外資機構:科創板助力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
作為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頭等大事,科創板自宣布設立以來受到各方的持續關注,其中也包括不少外資機構。如今,隨著首批科創板公司即將掛牌交易,多家外資機構表示,科創板的制度紅利有助于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
與現行A股主板、中小板、創業板IPO標準不同,科創板的最大亮點在于試點注冊制。外資機構也注意到,相較此前,科創板的發行條件更加開放包容,在主體資格、上市標準、表決權差異安排等方面尊重經濟實踐選擇和發展規律、回應市場需求、借鑒海外資本市場的成功經驗,成為這次科創板最大的制度紅利。
“科創板在上市要求方面較傳統A股市場更為寬松,有助于處于發展早期但具有市場潛力的企業盡早獲取融資,也有助于中外投資者增強對初創企業的投資信心,進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國際律師事務所富而德合伙人沈育欣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說。
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伙人孫進也表示,科創板在制度設計上與原有板塊建立了有效的隔離機制,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融資渠道,有助于創建一個透明、開放和充滿活力的資本市場,助力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對接資本發展。
除上市條件更加寬松外,外資機構還注意到,科創板另一個特色是允許紅籌架構的公司(也就是海外控股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這對于之前僅允許中國企業上市的A股市場是一項重大突破,在拓寬上市公司接納范圍的同時,其對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沈育欣說。
孫進也持相同觀點,在她看來,科創板的開設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步驟之一,有助于A股市場國際化。
外資機構預計,科創板的創設將推動今年下半年A股IPO市場的發展。
普華永道近期發布的報告預計,在科創板推出背景下,今年A股市場獲得IPO企業的數量可能超過200家。其中,上交所IPO公司數量將達130家,融資額達1250億元;深交所IPO公司數量將達70家,融資額將達550億元。
“鑒于科創板推出在即,加上港交所去年已經改變的上市制度,我們認為,隨著中國的新興企業日漸成熟,科技企業將掀起下一波上市浪潮。”瑞信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陳昌華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