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民辦搖號”能否緩解校外培訓熱?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報名人數(shù)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近日中央出臺的相關規(guī)定釋放了重要信號。幼升小、小升初的培訓班還要不要上?“搖號”會不會帶來新的不公平?記者在上海、杭州等地進行了走訪調查。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印發(fā),明確提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tǒng)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shù)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多位受訪者認為,意見出臺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釋放了強烈信號:民辦學校“牛娃”扎堆的現(xiàn)象將得到緩解,為了擇校進民辦而讓孩子瘋狂培訓的“雞血”家長也會適當減少。
然而,意見實施細則畢竟還沒落地,培訓班外接送孩子的隊伍排起長龍仍較為普遍。記者暑期走訪了上海、杭州的多家培訓機構,他們的態(tài)度均十分淡定,甚至給出了“潑冷水”的觀點:好的民辦學校會加大提前招生力度;學校只會拿出部分名額搖號,個別“名校”甚至不參與搖號;還有“轉學插班說”,稱只要學習夠拔尖,就有搖號外的入學機會等。
在上海某知名培訓機構,記者正巧趕上一場“家長講座”。一位“資深名師”告訴家長,千萬不要有“搖號進名校”的僥幸心理。“好學校都有不好的班級,‘搖’進去后就會有分班考,平時也要看成績,你家孩子拖了學校后腿,還是會把你趕出來,不然辦學質量怎么保證……”
受訪家長和教育界人士表示,意見讓公眾看到了教育改革的決心,但還要在抓落實上下功夫,否則家長很容易被校外培訓機構“洗腦”“帶節(jié)奏”。
受訪家長普遍存在幾個擔心:第一,民辦學校會不會提前加大自主招生力度,反倒催生更多“占坑班”,培訓機構出現(xiàn)所謂的“排位考”?第二,“搖號”入學如何確保公平?第三,如果轄區(qū)內公辦學校教學質量較差,而民辦學校“搖號”又沒搖上,面臨調劑,孩子豈不是沒有退路?
意見發(fā)布后,針對學生家長們的疑慮,上海市教委和浙江省教育廳均表示,將認真研究制定相關實施細則,完善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制度。同時,縮小校際發(fā)展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繼續(xù)深化中考改革,通過招考“指揮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搖號入學,不是改革的最終答案。”上海市閔行區(qū)馬橋復旦萬科實驗中學校長王治華說,規(guī)范民辦學校招生,操作上要防止“假同招”“假搖號”等變通行為,防止民辦學校變相提前招生、變相考試入學、變相收集簡歷等,要讓“一邊喊減負,一邊先占坑”的現(xiàn)象徹底成為過去。
專家認為,隨著意見發(fā)布及后續(xù)各地落實細則的出臺,民辦教育或將迎來發(fā)展的分水嶺。
“意見著眼于教育公平和進一步提升基礎教育整體的質量。表面上看,對民辦學校的招生做了各種限制,但歸根結底是希望民辦學校不以‘掐尖’為目的,辦出特色,補位公辦教育資源所不及之處,回歸育人本質。”王治華說。
有受訪校長認為,一部分教學質量過硬、教育特色鮮明的民辦學校在今后依然可以順利發(fā)展,但原本一些除了“雞血”外別無特色的民辦學校,在失去“掐尖”資本后或將面臨較大壓力。
當然,從長遠來看,只有讓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讓評價學生的“尺子”更加多元,才是理想的圖景。(吳振東 俞菀 潘旭)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