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上趴著90多億現金還要發債40億 瀘州老窖打的什么算盤?
近日,瀘州老窖發行40億公司債獲得證監會核準。不少投資者注意到,瀘州老窖的一季報顯示,賬上尚有貨幣資金近94億元。在貨幣資金充裕時,瀘州老窖大筆發債意欲何為?
瀘州老窖資料圖。中新經緯 熊家麗 攝
為何發債?
7月25日晚間,瀘州老窖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證監會《關于核準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的批復》,核準公司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40億元的公司債券。
從整個白酒行業來看,瀘州老窖此舉亦屬罕見。由于大部分酒企實行“先款后貨”的制度,白酒行業歷來現金流充沛,貴州茅臺一季度貨幣資金高達1116.84億元,排名第二的五糧液為567.92億元,瀘州老窖屈居第三,一季度賬上貨幣資金為93.81億元。也正因為如此,白酒企業鮮少需要通過發債來“補血”。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目前A股19家白酒上市企業中,僅順鑫農業和伊力特發行過債券,而這兩家均非純正的白酒概念股,白酒僅為公司的業務之一。
由于此前一些爆雷的主體不少在財務上有“大存大貸”的特征,瀘州老窖這一行為也引發了不少投資者的擔憂。
有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詢問公司發債動機。截圖來源:深交所
國開證券首席投資顧問李世彤向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從瀘州老窖的財務數據來看,其資產負債率為21.6%,在整個行業中也處于較低水平,而其貨幣資金較為充裕,一季報賬上尚有近94億元,而多數白酒行業的公司還有大量預收賬款,因此在賬上資金充裕的情況還借道資本市場發債,瀘州老窖此舉頗為“蹊蹺”。
一些投資者在前往瀘州老窖調研時也對公司發債的行為提出了疑問。瀘州老窖有關負責人回答稱,公司于“十三五”期間開展了一系列的工程建設項目,如總投資74億的釀酒工程技改項目等重大投資需要資金。目前公司負債率不高,信用評級為AAA,債券融資成本較低。同時,保持充足的現金流有利于公司穩健發展。
李世彤分析稱,瀘州老窖此舉有可能是自有資金另有安排。“募集來的資金一般有明確用途,多與主業相關,自有資金可能會拿去跨界發展。但從目前來看,白酒行業的跨界仍鮮有成功案例。”此外,其指出,受到其他白酒行業要求經銷商一次性打款影響,瀘州老窖此舉或將保留更多現金,以便給經銷商一些優惠空間來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瀘州老窖用自有資金跨界這一塊不是沒有可能,可能會去做一些不同品類的布局。“但從專業化布局來看,是不建議白酒企業去跨界做其他的,一般來說,做烈酒的做不好葡萄酒。白酒企業把白酒做精做透做強才是正確的方向。”
此外,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瀘州老窖在調研中曾透露在實現公司的“十三五”規劃措施中明確提出了“擴大五個規模”,其中,擴大企業規模適時推動公司的擴張發展,是公司發展路徑之一,未來不排除投資并購的可能。
還有分析指出,瀘州老窖之所以在自己現金充裕的情況下自己還要從資本市場去融資,是因為相比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對經銷商的話語權沒那么強,因此預收款也沒有前兩家多,所以就要另找一個渠道來“補血”。對此,朱丹蓬認為,這和瀘州老窖發債或有一定關聯,但并非其主要原因。
朱丹蓬認為,中國白酒已經進入了價值導向為主導的階段,在這個節點之上的瀘州老窖把技改作為其目前最大的一個投資是匹配當前中國白酒行業發展的趨勢的,也能夠匹配消費端對于高品質產品的需求和訴求。因此朱丹蓬認為,本次債券的發行將為瀘州老窖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地實施起到支撐作用。
“大存大貸”一定意味著風險嗎?
今年一月,手持貨幣150億的康得新因還不起15億的債而違約,引發了市場對于“大存大貸”的發債主體的擔憂。監管層也多次對“存貸雙高”的公司下發問詢函,質疑其賬面貨幣資金充裕卻又大手筆舉債的原因。
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指出,存貸雙高一般指賬面顯示的貨幣資金與有息負債同時處于較高水平。一方面容易使投資者產生對于利息費用與收入的質疑,另一方面這類企業很可能在“貨幣資金/短期有息負債”這一指標上表現較好,如果背后的貨幣資金存疑,將可能使投資者對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產生誤判。因此對于存貸雙高現象應給予重視,仔細甄別。
據姜超分析,存貸雙高一般有三種情形。情形一為集團型企業在合并報表層面可能出現存貸雙高。對于子公司較多的集團型企業,可能有的子公司賬面現金充裕,而有的子公司更多依賴外部融資滿足經營資金需求,從而在合并報表層面表現為存貸雙高。這種情況反映出集團內部資金配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