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學者縱論周莊發展 發展經濟與保護并不沖突
中國網12月3日訊 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學術委員會和周莊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名鎮(周莊)論壇”在古鎮周莊舉辦。本屆論壇以“古鎮新空間”為主題,以當下精致古鎮建設和“夜經濟”大發展為契機,探討古鎮人居、產業、文化、生活等新空間與旅游體驗的創新融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鞠德東在主持主題報告環節時表示,周莊在國內古鎮保護的領域里一直處在引領地位,周莊成功的經驗值得學習。但同時,周莊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古鎮發展到今天,面臨著古與新,人與物,日和夜的關系,涉及到古鎮的新空間和老空間如何結合。
嚴國泰:古鎮不僅僅是古鎮本身
同濟大學教授、知名旅游與古鎮保護專家嚴國泰在其主題報告《歷史城鎮空間的科學安排與發展》中表示,當我們把古鎮看成是一個旅游景點的時候,沒有想到它的空間需要一個科學性的認識。對原初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意味著古鎮不僅僅是古鎮本身,應該融合在其他周邊的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中。古鎮一旦發展起來,就該考慮如何延展。我們應盡最大限度地保護文物建筑原有的部分,但不能落入重建和恢復的陷阱。與此同時,一定要弄清楚保護建筑的鑒定,這成為保護歷史建筑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認識。
要知道,保存歷史文化遺產的原真性,至少需要一個概念坐鎮,才暫時不會出錯,關鍵是如何再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這,才是活化的關鍵。關于修繕保護,修舊如故,以存其真則需要更多地進行研究
嚴國泰說,要強調的是文化生態環境的原創性。原創性,不是模擬性和仿古性。文化生態環境包含的不僅僅是古建筑的個體,而是不受周圍和環境所影響的整體。比如說周莊,一開始管不住別人,但是如果現在不把周邊控制住的話,就會影響周莊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文化生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從文化生態環境整體來說,只要不給周莊降分,才能可持續發展。在文化遺產的發展上,不能走工業化發展的彎路,因為文化生態環境的特點是不可再生性,拆了再來就不是一回事了。人居環境一旦破壞,這將是人類文明的損失和歷史的遺憾。以荷蘭羊角村為例,沒有歷史就沒有羊角村的今天,羊角村的科學界定是很重要的,因此,能夠居住下來多少旅游者,這個空間是要考慮的。
嚴國泰認為,旅游者的空間和本地局面的比例是要恰到好處的。從羊角村的角度來說,不僅是住宿空間,建筑面積的要求,還有庭院,周邊環境的保護,空間環境和各種地理要素的保留,這才能襯托個性化的環境要素和地理特點。而周莊,20年以前的小橋流水人家是最讓嚴國泰感興趣的,但現代的周莊雖然比當時的周莊洋氣,但是沒有那時候的質樸,能不能把它申報成國家公園,這樣,或許會有周莊的可持續。
對于周莊來說,古鎮資源與產業布局,才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原有建筑的風貌、庭院、歷史街區、歷史事件、名人文化、手工藝品等人文資源是很獨特的,但是,資源不等于可以馬上拿來用,還是要變成“金山銀山”進行轉型,需要再開發。當產品升級成為產業鏈,周莊古鎮或會配備不足。
“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一定是在產業鏈的基礎上滾動發展的,只有當我們的產業從產品脫穎而出,形成產業鏈的時候,周莊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50年、100年可持續才能形成。” 嚴國泰如是表示。
曹增節:周莊要更多面向未來
中國美術學院城鄉統籌研究院院長曹增節在《全域理念下的周莊多空間發展》主題演講中表示,周莊的雄心不限于現在,它要更多地面向未來。30年來,周莊一直在中國古鎮保護的最前沿。再過30年,周莊能不能保持這種狀態,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曹增節覺得,周莊的空間發展分三個階段,這其中,周莊主要是小空間發展。需要指出的是,以阮儀三老師為首的老前輩,已經把周莊古建筑原生態作了最重要的成分分工。
到了新世紀,周莊的發展是在朝著多空間發展,周莊開發夜周莊,水周莊,大周莊,現在夜周莊已經基本成形,水周莊也正在成形,大周莊正在形成。不僅僅是夜周莊,水周莊,還要從更多的文化空間、可變空間、虛擬空間,就是對空間進行更廣泛的理解。古鎮新空間的概念,絕對不是一個地域的概念。
可以說,周莊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它的老生態、老生活,在周莊現有的發展中兩句口號說的非常的好,它是形象的賣點,一個就是“有一種生活叫周莊”,第二個就是江南第一水鄉,這是周莊這幾十年來最寶貴的資源。未來的周莊,就是要突出它的特有資源、原生活狀態,必須注重原住民的生活,要進一步地展示出來。
曹增節認為,夜間經濟提了幾十年,但是真正做起來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周莊花了很大力氣開發夜間經濟,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其次,曹增節表示,周莊的品牌是中國第一水鄉,這就是江南的生活方式。不光是晚上,白天也可以做,它是全時空的旅游項目。
第三,曹增節覺得周莊要進一步營造經典空間。把整個周莊的每一棟房子,結構都做出來,讓游客也能夠看到周莊整個古鎮。此外,要營造識別性強的場景,比如周莊的網紅打卡點,讓游客覺得到了周莊就要奔這幾個地方去。
第四,要設計臨時的、專題性的小空間,比如設置臨時的、可變動的裝置,能烘托商業氣氛。
第五,要設置文化空間,把街頭美術、音樂、攝影適當引導,融入古鎮空間中。
宋明昌:保護是周莊發展的前提和原動力 攝影、旅游和周莊是好朋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黨組成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副主席宋明昌在《攝影、旅游和周莊是好朋友》的主題演講中表示,保護、攝影、旅游、文化互聯網是周莊發展可以繼續利用的新空間。
宋明昌說,保護是周莊發展的前提和原動力,攝影是周莊發展的催化力,旅游是周莊發展的活力,文化是周莊發展的靈魂和潛力。
周莊如果想發展規劃,就要從保護利用來開發。需要注意的是,古鎮沒有經濟是不能傳承的,需要通過發展旅游來補貼。一個是保護,一個是發展,這是必須要考慮的。
周莊離不開攝影。多年來,周莊不斷地吸引著攝影家,并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實際上,攝影家也在為宣傳周莊、發展周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旅游是周莊發展的活力。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世界第四大的旅游目的地國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旅游收入已經超過了石油、汽車等出口收入,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2018年,周莊的旅游成績斐然,可以揚長避短,繼續前進。
文化是周莊發展的靈魂和潛力。周莊博物館文物豐富,展示了周莊7000多年的文化,內容非常豐富。怎樣把周莊的故事挖掘出來,從而不藏在古跡和博物館里,煥發源源不斷的生命動力。
互聯網是周莊發展的加速力。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25年后,中國互聯網實現了彎道超車,截至今年6月,我國的網民達到了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62.2%,網絡支付用戶達到了6.33億元,必須抓住機遇,迎勢而上。
宋明昌強調,周莊旅游是大產業、大市場,一定能做大文章,發展更好。
莊春地:與時俱進的古鎮保護與發展“周莊模式”
周莊古鎮保護踐行者、周莊鎮原鎮長、同濟大學客座教授莊春地以《從運河到互聯網:江南水鄉古鎮的歷史使命與當代復興》為主題,他從四個方面詮釋了周莊古鎮的發展之路:
第一,江南水鄉古鎮是中國傳統社會中的互聯網原型。江南水鄉包括太湖流域,基本上都是水網地區,和所有的城鎮是以水互聯起來的。江南水鄉除了相似的地理地貌,還有同一的文化淵源,何時播種,何時收獲,時間都是差不多的。鎮與鎮之間的互聯互通基本靠水運,由此,水流把寧紹平原和太湖流域連接了起來。
為什么說周莊是互聯網的原形呢?可以從周莊出發到每一個城市的人家,家家戶戶都靠河。鎮和鎮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是九公里,基本就是在這么一個半徑的范圍內,鎮和鎮之間一個上午便可以抵達,縣城和縣城之間,花一天的時間可以抵達,水鄉自然形成了水上的互聯網。
江南水鄉興于南宋,普遍在公元900-1000年左右,圩田系統,橫塘縱浦,是中國經濟的重心的腹地。在沈萬三時代,周莊就已經商業化了,是一個生意的古鎮。可以說,周莊當時就已經處在相當發達的水運地區。
周莊的核心區很小,一共是0.47平方公里,在這核心區里,一條河就是一個通道,都是人家。農耕文明時期,周莊就具有集鎮功能。農民把糧食帶到鎮上,帶回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農耕文明時期,周莊成為集住宅、經營、生產、文化的綜合體,沈萬三擅長將經商和文化搞在一起,由此形成了周莊文化。
第二,周莊模式與中國古鎮保護的勃興。非常感謝很多文人到周莊:三毛曾經為周莊掉了眼淚,她說:周莊的風景世界一流;陳逸飛來周莊,則是拍了很多照片,他借過膠卷,而雙橋的畫作,也是在工作室里拍的。陳逸飛說:我愛周莊;吳冠中老先生來周莊,我就幫他解決了每天一桶水,他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他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到了周莊不能破壞,說明了他對周莊的情懷。
“搞藝術的文人到周莊,對我們周莊人也是一種動力。”莊春地如是說道。時任周莊文化站站長的莊春地,根本沒有認識到周莊的價值在哪里。莊春地生在周莊、長在周莊,當時的他對周莊的價值完全沒有概念。
1986年,阮儀三教授來到了周莊,他找到了公社,公社沒有拒絕他。公社干部認為,你來搞規劃可以的,但是沒有錢。阮儀三教授說,他只是想找到知道周莊歷史文化的人。
莊春地第一次和阮儀三教授首次見面是公事,阮儀三教授和莊春地說,明年他要帶一幫學生來,問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周莊人文的東西。由此,阮儀三和他的學生一起,在保護的理念下做了規劃工作,在規劃中包括16個字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