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實體降成本繼續“全面發力”
2019年我國推出為實體企業減負的“組合拳”,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有。減稅降費、降電價、降低融資成本、降低制度性成本等一攬子重磅舉措持續釋放紅利,成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的重要推動力。《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相關部門和地方已就降成本的實際效果和可拓展的空間展開調研,2020年實體降成本仍將全面發力,稅費、電價、網費、融資利率將成為減負重點。
直指制造業企業、小微企業痛點,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從年初開始發力。2019年第一天,新個稅法如期全面實施,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正式落地,為納稅人派發新年減稅禮包。此外,小微企業減稅新政、4月1日開始實施的深化增值稅改革舉措、5月1日開始實施的社保費降率、7月1日開始實施的3000億元降費……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12個稅種,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19個費種,更大規模減稅降費逐一兌現,規模之大、惠及范圍之廣、優惠方式之多前所未有。
業內預計全年減稅降費的總規模有望超過2.3萬億元。專家指出,本輪減稅降費既有普惠性減稅又有結構性減稅,而且導向精準,制造業企業、小微企業獲益最為明顯。真金白銀的優惠直接減輕了企業負擔,激發了市場活力,助推了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助力經濟實現穩中有進。
2019年以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尤其是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成本,一直是相關部門的重要政策著力點,相關重磅政策不斷落地。
央行今年8月宣布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旨在以市場化改革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利率傳導效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這種效應在改革后的首月就有初步體現。央行數據顯示,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較2018年高點下降0.36個百分點。
降低企業融資擔保費用等也是政策發力方向。今年年初,國務院發文提出切實降低小微企業和“三農”綜合融資成本。在多項政策助力下,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下行。銀保監會12月2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至10月,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6.76%,比2018年的平均水平下降0.64個百分點。其中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通銀行五家大型銀行通過承擔或減免信貸相關費用等措施,再降低小微企業其他融資成本0.58個百分點。企業債券發行利率也在下行。央行數據顯示,9月企業債券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為3.33%,較2018年高點下降1.26個百分點。
除了稅費和融資成本之外,降成本還從多個方面綜合發力。用能成本方面,2019年國家發改委先后組織實施了兩批降電價措施,累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846億元,其中降低一般工商業企業用電成本為810億元,全面完成了任務要求。
此外,2019年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系列目標早在今年8月就已基本完成。(下轉第三版)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