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城市設置“健身卡冷靜期”,7天未消費可退
11月5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上海市體育局等共同制定了《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示范合同(征求意見稿)》),其中設置的健身卡“七天冷靜期退費”條款引發網友熱議。
沖動辦了張健身卡,7天未消費可退卡!這樣的“后悔藥”你喜歡嗎?
“七天冷靜期退費”有前置條件
《示范合同(征求意見稿)》提出,在冷靜期內,消費者如未開卡就可退款。這對于保障沖動型消費者的權益,減少投訴糾紛有重要意義。
但需要提醒的是,“七天冷靜期退費”有“未開卡使用”的前置條件。消費者應重點關注開卡(會員卡啟用時間)的時間節點,一旦開卡入場使用將直接起算會籍期限,即使仍在7日內,都不再適用于冷靜期退費條款。
其實,上海并不是第一個提出健身卡設置“七天冷靜期”的城市。
今年10月22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曾倡導健身行業“付款后的七天內未消費無理由退費”。深圳市多家健身企業也積極響應號召,向消費者承諾:“付款后七日內未消費的,可全額退款,不捆綁銷售私教服務。”
毫無疑問,“七天冷靜期”給予了消費者一個緩沖期,一時沖動辦理的健身卡,再也不用“跪著”練完了。
健身卡該不該設“冷靜期”?網友:希望全國通行
該消息一經公布
健身卡該不該設冷靜期
便迅速沖上了微博熱搜
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
有人非常贊成↓↓↓
也有人覺得
七天冷靜期沒什么用↓↓↓
還有人希望
“冷靜期”可以推廣到各種預付卡上↓↓↓
辦卡容易退卡難!預付式消費究竟“痛”在哪?
跑路的美容院
倒閉的健身房
......
近年來,“預付卡高折扣讓利”的消費模式越來越多。但也因缺乏監管,“跑路”風險不斷引發爭議,維權艱難。
- 花費近萬元的健身卡 只能以“骨折價”轉讓?
打開某二手交易平臺,在搜索欄中輸入“健身卡”,會瞬間跳出多條低價轉讓健身卡的信息。上面的售價動輒打4折、3折,數千元的健身卡只能以幾百元的價格售出,還鮮有人問津。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健身房的會員服務合同并沒有統一的形式,但其中大都含有不退卡、不退費等不合理規定。甚至有的健身房合同中還明確表示,即使發生不可抗力因素,消費者也不得主張退費或其他賠償、補償。
而一些消費者沖動辦完上萬元的健身卡,卻因個人原因無法繼續訓練的,只能將自己的健身卡和私教課低價放到二手交易平臺轉賣。此外,還有因健身房撤店“跑路”引發預付費糾紛。
“退卡難、退費難”也因此成為健身行業預付式消費的痛點、難點。
- 教育培訓等行業也成“重災區”
與健身房相似,教育培訓等行業也嚴重依賴預付卡模式,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今年以來,線上課程消費量激增,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的消費糾紛也愈演愈烈。
這些行業消費糾紛解決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采取預收費經營模式。
起步買一年,學費上萬元。一些培訓機構打著“充值享優惠”的旗號,通過大額折扣誘惑消費者預交大量費用。但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后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導致消費者維權困難。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19年投訴情況分析中指出,預付式消費因市場覆蓋面廣、進入門檻低、從業流動性大、資金監管難,近年來連續成為投訴熱點,且已從傳統美容、健身個體行業向裝飾裝修、教育培訓等單個消費金額較大領域發展。
此次《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七天冷靜期退費”條款,能否有效遏制健身行業存在的預付費風險,效果拭目以待。
無論是設置“7天冷靜期”
還是完善“退卡退費”相關規定
保障消費者權益
才能推動行業走得更遠
警惕預付費成“套路貸”
對于這些預付卡式消費
消費者自身也要
理性消費
量力而行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主頁微信公眾號對話框
回復【相親嘉年華】,了解相親活動詳情;
回復【包包】,獲取通勤包、輕奢包推薦;
【探店】,隨機得杭州特色小店攻略; ,獲取杭州小客車競價攻略; ,獲取杭州寶藏淘衣地點; ,獲得杭州菜場攻略; ,獲取杭州網紅奶茶及夏日最新飲品; ,查詢杭州網紅面店攻略; ,獲取5號線周邊美食攻略;杭州姑娘周末特意自駕趕到上海排隊,就為拿一個號排隊花錢
01
搶到網頁崩潰上了熱搜,今年蘋果12這么香?溢價2000多,想買還得6點起來搶名額
02
點亮說說你的看法
- 標簽:瘋狂猜歌八個字歌名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