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手語老師潘淑文又酷又美又有愛
81歲的老太太潘淑文
出門時要換上一身顏色靚麗的旗袍,氣度宛如大家閨秀,穿著高跟鞋走路腳下帶風,跟人說話思維活躍,顧盼神飛。81歲的老太太潘淑文是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的一名退休教師,她和無數的聽障人士打了近60年的交道,現在,她是這些聽障人士的老師、朋友,也是一位向全市大學生義務教授通用手語課程多年的愛心志愿者。
7月3日,在多位聾啞人朋友的強烈推薦下,潘淑文老師成為了“最美家鄉人”候選人,雖是耄耋之年,但仍然能活得又酷又美又有愛。
最愛笑的女孩
成了聾啞學校的老師
潘淑文的外貌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皮膚很好,說話時,笑容就像一朵小白花,總是開在她的臉上。
58年前,21歲的潘淑文從湖北省實驗師范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工作。回想原因,潘淑文說,也許正是因為自己性格開朗,喜歡笑,比較容易和聾啞人相處,才因此與這份工作結下了緣分。
當時的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規模不大,整個學校一共才四五十人,教職工十幾個人,學生三十多人,師生們同吃同住。不會手語,甚至從來沒有和聾啞人打過交道的潘淑文和學生們亦師亦徒亦友,一邊教學生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一邊趁機學習手語。
每次上課前,潘淑文都要向同事們先請教當天的內容用手語如何表達,然后再去教授給學生,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小插曲。“有時候想和學生聊天,說一些課堂外的事情,但是因為不會手語所以溝通不下去”,“有時候會搞錯一些手語,鬧了些小笑話”。在同事和學生們的熱心幫助下,學習能力極強的潘淑文僅用兩年時間就把手語學得非常熟練了。
學生出車禍
第一個聯系她
50多年來,潘老師教導了兩三代人。春節的時候,許多學生會帶著自己的家人來潘淑文家拜年。作為弱勢群體,潘老師就像一抹光,照亮了學生們與外界交流的途徑。
在長期的教學中,潘淑文發現,很多失聰的孩子,脾氣都有點倔。“他們生氣的時候,可以先冷處理,等幾分鐘,再和他說話就會好多了。”有一次,潘淑文的一個學生在外打架,家長知道后,二話不說就把孩子暴打了一頓。從此之后,孩子再也不和潘淑文溝通了。為了打破這種隔閡,潘淑文一有機會就苦口婆心地和孩子交流。潘淑文的真誠,也打動了孩子的心,如今,這名當年十分調皮的孩子,也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依舊和潘淑文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潘淑文的學生中,早已畢業20多年的婷婷(化名)一直當她是救命恩人。婷婷的父母都是聾啞人,不幸又生下了聾啞的婷婷和弟弟。有一天上學路上,婷婷的弟弟被一輛車撞倒,雖然被送到了附近的醫院,但因為無法說話,醫生沒有辦法進行更進一步的診治。
婷婷第一時間聯系了潘淑文。聞訊趕到醫院后,潘淑文一邊忙著做起了翻譯的工作,一邊墊錢給孩子辦了住院手續,一直忙到晚上9點多,婷婷的父母接到消息后趕到醫院才放心離開。
直到現在,潘淑文還會經常被請到法院、公安局等機構充當手語翻譯,也幫助身邊的聾啞人朋友解決問題。雖然是為別人忙前忙后,但潘淑文毫無怨言,樂此不疲。“我是黨員,我的老公、女兒女婿都是老師,也是黨員,我們都是想做一份能幫助別人、有愛的事情。”
帶領一支藝術團隊
舞出精彩人生
在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任教期間,潘淑文主要教學生舞蹈課,她在學校挑選了幾個好苗子,成立了一個藝術團。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后,放不下孩子們的潘淑文,并沒有選擇離開。她依舊帶著藝術團,參加各種演出。2006年,潘淑文的藝術團被武漢田漢劇院的老總看中,跟他們簽約了3年,每個孩子都獲得了不錯的待遇。直到現在,藝術團還經常受到邀請參加演出,甚至還曾經去過日本和中國臺灣表演,向所有人展示武漢殘疾人舞蹈《千手觀音》的藝術魅力。
這支十多位成員的團隊中,年紀最大的已經是40多歲的中年人,最小的20歲。對舞蹈的熱愛,外界不斷給予她們的贊譽,讓她們充滿了自信。團員小肖熱愛舞蹈,但以前,她只關注到自己的每個舞蹈動作,最大的目標是完美地展示出藝術的美感。在潘淑文的影響下,現在她從編舞到排練到最后演出,都能自己完成,成長為了一名非常優秀的團長。為了讓團員們安心跳舞,潘淑文抓住各種機會幫學生們找工作。她所住的小區里,有位鄰居是公司的老總。有一次散步時,潘淑文偶然得知,這位鄰居的公司正好需要招聘幾位聾啞人作為文員。潘淑文立刻向他推薦了自己的幾名學生,還親自帶著學生面試。學生被錄用后,只要鄰居有需要,潘淑文就隨叫隨到,義務給這幾個學生當翻譯。“我推薦的學生,不能讓別人認為是聾啞人不便溝通就影響了工作。”
為全市大學生近萬人次
義務培訓手語
2010年,潘淑文組織了手語園地,她把曾經教過的學生們都召集起來,每周六上午9點,到湖北劇院廣場教手語課。“天氣好的時候,有兩三百人,十分壯觀,有時候路人都一起過來學習手語。”說起這些,潘淑文又笑了。
2013年,潘淑文和洪山區殘聯聾人協會共同創辦了手語角,為武漢十幾所高校學生上手語課。5年多來,不斷有充滿愛心的大學生來手語角學習,參加總數近萬人次。在學習手語和與聾啞人交流的過程中,大學生們對殘疾人群體有了完全不同的認識。一直跟隨潘淑文學習的中南民族大學學生王一昊,曾多次在武漢市殘疾人活動中充當手語翻譯志愿者。
王一昊說,在和聾啞人朋友溝通和做服務的過程中,他看到了很多人的熱心和愛心,也感受到了殘疾人朋友生活的不易。“他們和我們普通人都是一樣的,社會上不應該對聾啞人士有歧視。”王一昊表示,社會上對殘疾人的歧視不會馬上改變,但他愿意和許多參加手語學習的大學生一起,為這些改變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輩子愛美的潘淑文,衣柜里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旗袍。出門時,她一定會梳個漂亮的發髻,穿著旗袍,復古的發卡,閃亮的珍珠項鏈和高跟鞋,一樣都不能少。“我雖然81歲了,也要改變傳統人們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熱愛我的這份服務聾啞人朋友的工作,幫助我的學生們過得更好。”
2019“最美家鄉人”評選活動已拉開帷幕,您身邊飽含人情味兒的凡人善舉和暖心故事,都可以向我們爆料。您可以撥打新聞熱線027-82333333或者關注“長江公益”微信來告訴我們,也可以關注“天天正能量”公眾號或微博進行推薦。
征集結束后,我們將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對所有候選案例進行公開評選,獲得票數最多的10個案例,授予地區十大“最美家鄉人”稱號,并獲得正能量獎金2000元。
11月中旬,我們將根據綜合評價,推薦2人(組)參與全國評選。最終當選全國十大“最美家鄉人”,將獲得獎金10000元。
記者陳玲 通訊員楊士啟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