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女童保護”公開課
“‘如果有人摸你的隱私部位,一定要拒絕,并及時告訴爸爸媽媽’……這些講得太好了。”特意從中建三局鄂州項目工地趕到武漢光谷現場的木工師傅嚴國濤,一邊記錄一邊囑咐同在工地打工的妻子,“以后,我們要好好引導女兒”。
這一幕,發生在不久前中建三局武漢市洪山區光谷地下空間項目舉行的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公開課上。
和嚴國濤一樣,長期以來,面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很多農民工父母深感無力。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擔心他們因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而被壞人欺負,總感覺必須說些什么,可又害怕誤導孩子而猶豫不決。
去年9月開學前,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科教文衛事業部團委書記張華發現,湖北省科技館項目的好幾對夫妻工友,沒能及時返工。一打聽,才知道,“老家的孩子沒安頓好,放心不下”。
多年來和工友打交道,張華說,在中建三局的1400多個項目背后,有著近30萬名農民工,家鄉的孩子是他們長年的牽掛。
學公共管理專業的她,大學畢業時,曾利用3個月時間,深入宜都市的大山,走訪了三四個村莊,調查農村孩子的生存現狀,查閱資料,撰寫了“關于留守兒童保護”的畢業論文。“有的孩子長到十幾歲,跟父母相聚的時間不過幾次。很多父母意識不到這給親子關系帶來的潛在危害,可迫于生活壓力又不得不離開。這種矛盾很無奈”。
去年5月,張華在湖北蘄春茅山小學參與結對幫扶活動時意外得知,隔壁一所中學不久前就發生了一起女中學生被侵害的案件,侵犯人是她的老師,事后,女孩迫于壓力直接退了學。由于在農村,大家都羞于啟齒,最后選擇私了。
這件事讓張華覺得,相比于資助留守兒童、贈送書籍,他們更迫切需要安全教育上的引領。“孩子的安全出了問題,就是底線問題”。
張華開始思考,能否借助于社會公益項目,發揮公司青年志愿者力量,為家長和孩子架起一座愛的橋梁。經過爭取,她成功申請到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公益項目的支持。
去年9月25日,湖北省首個企業主導的“女童保護”志愿者團隊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