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武劍飛:二度配型救人
8年前,他曾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相合,但因高分辨檢測不吻合,不得不終止捐獻;8年后,再次接到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電話,得知又有一名血液病患者需要得到他的救助時,驚喜之余,他再一次毫不猶豫地答應了……7月15日上午,在太原某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32歲的太原市民武劍飛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踐行了他13年前的“承諾”,成為太原市第6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山西省第16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8年間兩次初配成功
“如果8年前高分辨檢測吻合的話,那我一定是100例之內的捐獻者了。”7月15日上午,躺在病床上的武劍飛笑著說道。原來,早在2011年,武劍飛就曾接到省紅十字會通知配型成功的電話,當時的他剛從大學畢業,懷著一腔救人行善的熱血,他毫不猶豫答應了捐獻,但最終因高分辨檢測不吻合,被迫終止捐獻流程,這也成了他多年來的遺憾。
欣慰的是,今年3月,武劍飛再次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在準備和武劍飛聯系時,工作人員有些忐忑,因為資料庫里留著的是一個固定電話,從年齡及入庫資料看,他們猜測這個電話號碼有可能是宿舍電話,可能會聯系不上。沒想到,電話那頭是武劍飛的母親接的,而且明確表示,會將這個事情轉告給兒子,讓他自己來做決定,并將武劍飛的手機號碼留給了工作人員。更讓工作人員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還沒來得及撥出去,武劍飛的電話就打進來了。“知道再一次配型成功時,我非常激動,這比中彩票的幾率還要小,我竟然配型成功兩次,那必須義無反顧啊,彌補第一次的遺憾。”采集現場,武劍飛回憶說。
排除萬難兌現承諾
但因為有上一次初配成功的經歷,他的內心還是有些惴惴不安,生怕中間又有什么突發意外會影響這次捐獻。所以,從初配成功到正式采集的幾個月里,武劍飛做了很多捐獻前的準備:積極鍛煉,努力戒煙,滴酒不沾。武劍飛本是鼻炎和咽炎患者,擔心長期用藥會影響造血干細胞的質量,他開始減少用藥劑量,甚至能不吃藥就不吃。就這樣,武劍飛順利通過捐獻前的體檢,并進入捐獻程序。4天前,在妻子、母親的陪伴下,武劍飛開始注射動員劑。“開始時眼睛有點兒紅,晚上睡覺感覺渾身不舒服,就像得了重感冒。”武劍飛說,動員劑反應讓他有些不舒服,但一想到這是在救命,腦海里就會一直閃現這樣一句話:“一定要排除萬難,堅持下去。”
“我們只需要付出一點點微小的努力,就可以挽救一條生命,甚至是一個家庭。”武劍飛說,因為大家對造血干細胞捐獻還有一定的誤解,以為是要抽骨髓,所以在得知他要捐獻造血干細胞時,周圍的朋友、親戚都勸他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對此,武劍飛不以為然,因為他已經從很多個渠道了解到,采集造血干細胞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他反倒給大家做起了思想工作,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中華骨髓庫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的隊伍中來,為血液病患者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7月15日下午,飽含武劍飛濃濃愛意的造血干細胞已搭乘飛機抵達患者所在醫院,成功輸注到患者體內。
據山西晚報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