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健康知識才能建成健康中國
7月16日和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連續舉辦兩場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文件。國家衛健委宣傳司司長宋樹立表示,健康中國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黨和政府的領導、全社會的參與、部門之間的合作,以及全民共建共享。
宋樹立表示,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指出:把提升健康素養作為增進全民健康的前提,要增進全民健康,前提是要提高健康素養,要讓健康知識行為和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并且將“健康知識普及行動”作為15項行動中的第一項。
“健康知識普及行動”主要包括行動目標、個人和家庭行動、社會和政府行動3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把健康知識、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廣泛地向全社會傳播,每個人都健康了,健康中國也就為期不遠了。”宋樹立說。
院士建議健康科普這樣做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王隴德院士說:“很多知識宣傳不是一次就解決問題,得反復宣傳,不能偶爾宣傳一天就完了,我們要真正讓它起到覆蓋的作用。”
“對于兒童青少年,要在不同年齡段教給他們相應的重點知識。像小時候教他飲食方面的知識,形成運動鍛煉的習慣;到了中學階段,一些預防疾病的知識就非常重要,例如讓他們了解結核病,教給他們呼吸道疾病如何傳播的知識;到了青春期,告訴孩子性知識就非常重要。”王隴德院士說。
王隴德院士表示,“怎么把權威健康知識轉化為簡便易行、百姓能聽得懂的知識,而且讓大家能操作,很快轉化為自己的行動,這不但需要衛生健康行業,也需要其他行業像傳播學的配合。實現聽得懂、聽得進,才能真正有效果。”
對于食品衛生監管部門,王隴德院士建議:“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在餐桌上、柜臺上擺一個小的宣傳桌簽,告訴大家,高鹽高油會引發高血壓、心肌梗死、中風,建議您采取清淡口味。經常吃飯時看到,就會引起注意。現在因為高鹽高油引起的慢性疾病上升非常快,所以我們很多行業協會應該向我們的主管部門提出這樣一些建議來。”
合理膳食已成當務之急
國家衛健委食品司副司長張志強表示,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確指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礎。研究表明,不合理膳食行為,特別是高鹽、高油、高糖攝入是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不合理膳食行為會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發展。
針對我國國民的這些健康隱患,《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提出了合理膳食行動。合理膳食行動是要針對全人群加強營養和膳食指導;重點鼓勵全社會減鹽、減油、減糖,包括食品產業、企事業集體食堂、家庭;要求政府部門制定并實施相關法規標準,實施貧困地區重點人群營養干預。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于7%和5%、貧血率分別小于12%和10%,孕婦貧血率分別小于14%和10%,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
張志強表示,合理膳食行動在行動目標、主要指標以及具體行動內容上,聚焦當前人民群眾面臨的主要營養健康問題和不合理膳食行為,對“為什么要合理膳食,什么是合理膳食,怎么做才是合理膳食”,分別從政府、社會、家庭個人3個層面提出了相應要求,而且特別突出了個人對自己的合理膳食應當負責的理念,呼吁每一個人都要行動起來。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介紹說:“減鹽、減油、減糖,是本次合理膳食專項行動的重點。行動中明確提出了三減的目標,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
丁鋼強說:“在減糖方面,行動特別提出,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標準限制高糖食品的生產銷售。加大宣傳力度,推動低糖或無糖食品的生產與消費。要加快修訂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增加蔗糖等糖的強制標識。幫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健康食品,加強對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的監督管理。”
生活習慣需要長期引導才能改變
丁鋼強說:“從監測數據看,10多年前,全國人均鹽的使用量達到11克,到2012年的時候是10.5克,最近又做了一個監測,具體數據還沒有發布,大概已降到10克左右。我們的減鹽理念,在很多地方通過宣教和實施,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下一步,有四個方面還會繼續推動,一是科普教育活動的常態化;二是推廣使用健康的小三件:限量鹽勺、限量油壺和健康腰圍尺;三是研究完善鹽、油、糖包裝標準,通過外包裝上標識,建議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鹽、糖,讓老百姓買任何食品的時候能自覺地看這個標識;四是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的一些替代品。”丁鋼強說。
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說:“飲食習慣的改變非常難,不弄個十幾二十年,不一定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
“不能把改變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看得太簡單了,覺得專家講一講,給發個鹽勺、發個油壺問題就解決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為什么要讓大家行動?我們不是停留在鹽勺大了小了,而是怎么保障鹽、油在每個家庭、每一個需要使用的地方能夠按量使用。”毛群安說。
“記得10年前我們倡導大家走起步來,經過了10年的宣傳,現在走路、跑步才慢慢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習慣。所以我們一定要久久為功。這次的行動,是10多年的一個行動,就是圍繞這幾件事,要落實、落細、落小,落到每個機關、家庭、學校、單位。”毛群安說。
中國青年報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