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產后月子  產前準備

十年禁漁 南充813艘漁船退捕上岸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1-16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1月12日,南充市高坪區龍門碼頭江面上,等待切割報廢處置的漁船。本報記者蒲南溪 攝

  1月12日,記者來到南充市高坪區龍門碼頭,20艘漁船已靜待岸邊,1月13日將全面啟動上岸。

  2019年6月,《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出臺,切實落實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修復長江水域生態環境,全省2019年度退捕總任務是6470艘,涉及12個市41個區縣。

  南充境內的嘉陵江作為長江的一條重要支流,水產資源豐富,有重要的保護意義。

  截至1月1日,南充市含有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順慶區、高坪區、南部縣、儀隴縣、閬中市,共實現退捕漁船813艘(順慶區141艘、高坪區234艘、南部縣99艘、儀隴縣55艘、閬中市284艘),退出漁船將在春節前陸續完成報廢處置,南部縣99艘漁船全部移交,該縣文體廣局,計劃建捕撈博物館。

  退捕之后的漁船或報廢或移交、漁民何去何從?漁業又將如何發展?

  本報記者 蒲南溪

  現狀

  嘉陵江捕撈量逐年下降

  46歲的陳志德是順慶區的一位漁民,有15年捕魚經歷。“2004年開始捕魚,就在小龍到青居這一段。那時候能捕到一些珍稀魚類,如江團、白甲魚等。”陳志德說,隨著技能的提升,2015年,他的捕魚收益達到了最高,一年下來有10余萬元。但捕魚事業也從這個時期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近兩年來,過度捕撈使得嘉陵江順慶段的魚類數量銳減,漁民收益也大幅下降。

  1月8日,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陸域交叉檢查組來到南充,看到嘉陵江平靜的水面、清澈的水質,檢查組成員心中既有欣喜也有悵惘。“嘉陵江里從前有60多種魚類,現在有十幾種已經見不到了。”四川省水產局漁政處處長張志英說,由于捕撈量超過了魚類繁殖可負載的數量,長江漁業的天然捕撈量從1954年的42.7萬噸,下降到如今不足10萬噸,僅占全國淡水水產品的0.15%。保護長江,保護青、草、鰱、鳙“四大家魚”基因庫刻不容緩。

  “從2016年開始,四川春季禁漁制度將禁漁期延長到了4個月。而這次十年禁漁,力度前所未有。”張志英說,魚類的生存繁殖能力很強,通過這十年禁漁可以有效保護長江現存的魚類。“這是好事,不然以后嘉陵江、長江真的沒魚了。”記者采訪中,準備上岸的老漁民們也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轉型

  捕魚者變身“美容師”

  “轉型是必由之路。”陳志德說,實際上,兩年前他就聽說嘉陵江要禁捕,所以一直在準備轉型,江面打撈是一條不錯的路子。他已經跟朋友合伙開了一家打撈公司,主要業務是承接政府的服務外包,打撈嘉陵江江面的漂浮物。

  “目前打撈公司聚集了14名退捕轉產的老漁民,工作地點還是跟過去一樣,不同的是我們成了嘉陵江的‘美容師’。”陳志德說。

  在儀隴縣,漁民何江承包了兩百畝土地,計劃種植花椒。同縣的漁民劉偉忠則告訴記者,他將利用自身的駕駛技術,從事貨物運輸。

  “為了幫助退捕漁民順利轉產,南充市設置兩年過渡期,為漁民提供生活補助。”南充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五個縣市區都對漁民基本狀況進行摸底評估,預計春節前將漁船及漁具回收補償、生活補助、轉產轉業扶持、獎勵資金支付到戶。

  “更重要的是為漁民找到新的就業路子。”南充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退捕漁民一部分就地轉產發展種養業,一部分轉為江河湖垃圾清理工,還有的進入農業園區務工,選擇外出就業也是一條途徑。

  亮點

  科技助力生態養殖

  十年禁漁,將為多數魚類爭取2至3個世代繁衍,緩解當下長江魚少之困。為了能夠盡快恢復長江的生態,相關部門開展了人工投放魚苗等增殖放流的措施。

  2019年12月23日,在蓬安縣嘉陵第一桑梓景區嘉陵江段,工作人員向嘉陵江投放優質魚苗150萬尾,主要投放了鰱魚、鳙魚、草魚等品種,魚苗的體長都在5厘米以上。

  “冬季水溫較低,魚苗成活率高。投放的濾食性魚苗、草食性魚苗還可以很好地改善水質。魚苗在生長過程中可以消耗掉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水草,減少水體富營養化,從而改善生態系統,保護水質。”投放活動負責人介紹說。

  嘉陵江南充流域禁捕,南充本地消費者對魚肉的需求并不會受到影響。隨著物流業以及南充本地和外地水產養殖業蓬勃發展,市場上的魚類供給依然充足。

  近些年南充的水產養殖還有新的亮點。總投資1.5億元的營山縣現代水產融合示范園,實現了生態養殖、科技養殖,依托營漁水產、中坤農業等龍頭企業,改造魚塘1800余畝,發展稻田綜合生態種養6500畝。

  “我的園區水域面積有400畝,全部智能控制,只需要4名員工。”營山縣現代水產融合示范園營漁水產負責人楊長軍說,園區36口魚塘都采用新型池塘循環水集約化養殖技術,通過“水產養殖推水增氧設備”“流水養殖槽污物收集排放裝備”等智能控制系統,90%的魚類糞便都可以得到收集過濾,并通過濕地實現水體的自我凈化。

  “冬天養鱘魚,夏天養鱸魚。目前年產量能達到75萬公斤。”楊長軍說,預計2020年達到3200噸,其中鱸魚、鱖魚等特種水產450噸、蝦類600噸、優質魚苗100噸,實現產值1.2億元以上,帶動11個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2萬元以上。

  示范園還積極與四川省水產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和院校合作,將建設現代水產品種展示區800平方米和水產技術培訓推廣中心。

  編后

  近年來,長江流域一些地方出現的開發無序等問題,讓魚越捕越少,漁民也越捕越窮。不久前,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更讓長江生態保護成為關注焦點。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去年6月,我省出臺《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今年,我國也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十年禁漁,對漁業來說,有挑戰也有機遇。如何同時解決退捕漁民安置、產業持續發展問題,對不少地方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

  從一些成功的發展經驗看,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才能在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中找到平衡。在南充,禁捕前,當地已打好了提前量。引導退捕漁民創業就業,實現水產養殖產業化。種種措施,短期內可能會給當地發展帶來陣痛,但長期看,這無疑是“刮骨療毒”,能有效解決發展中的很多頑疾,為長江水清魚美、生態恢復,經濟發展找到良好的途徑。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