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夜宵會影響睡眠節律
夜宵,是指在晚上時吃的餐,為晚餐之后的餐,時間特指休息時間(通常為9時后至凌晨4時前,因凌晨4時開始是廣東早茶時間)。 城市當中,夜宵跟正餐的選擇幾乎沒有分別,而青少年開始到接近晚年常有吃夜宵的習慣,這因為工作或娛樂時間延長所致。
夜宵較晚餐多了一些不容易吃飽的小吃,例如燒烤、糖水(即甜湯)、以及小炒等。因消費比酒吧、迪斯科便宜,故也是成年人把酒談天,放松心情或觀看夜間球賽的另一場合。
近日有研究發現,飲食與生物鐘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如果得當可以改善生活質量,如果不得當反而會讓生活更糟糕。
夜宵會影響生物鐘
受進食影響的胰島素,能改變細胞生物鐘蛋白的積累,甚至重塑生物鐘的相位,徹底改變細胞活動的節律。若進食時間錯亂,比如晚上進食,機體內胰島素的水平也會隨之改變,擾亂原本的生物鐘,引起各種問題。
這次的發現加深了人們對生物鐘調控機制的認識,并且可能有助于指導人們通過調節光照和進食時間,調整自己的生物鐘,避免相關疾病的發生,尤其是長期需要倒班的人。
在進食后,哺乳動物體內變化最大的無疑是血糖和胰島素了,而且幾乎所有細胞都受到這兩種物質的影響。而且,之前還有研究發現,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的變化會影響生物鐘相關蛋白的表達。
研究人員發現,胰島素信號的改變,能直接影響個體的進食節律。用藥物抑制小鼠的胰島素信號,發現小鼠的進食時間出現了嚴重的錯亂,晝夜節律與進食時間完全不能同步。
而改變小鼠的進食時間,伴隨著胰島素信號的變化,生物鐘也隨之改變。研究人員強制改變小鼠進食的時間,發現其生物鐘蛋白也會相應地發生改變,進食節律與晝夜節律不能同步了。而將進食時間調整為原來的模式后,又能恢復其正常的進食節律,與晝夜節律保持一致。
可以確認,隨進食而變化的胰島素信號,可以調節細胞生物鐘蛋白的積累,改變細胞的生物鐘。
常吃夜宵的其他危害
容易結石
人的排鈣高峰期常在進餐后4~5小時,若夜宵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久而久之,逐漸擴大形成結石。
營養過剩
夜宵都吃得比較好,雖然營養豐富,但也暴露出另一個問題,即營養如何消耗。據科學研究報告,在吃夜宵時往往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會使尿中的鈣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體內的鈣貯存,誘發兒童佝僂病、青少年近視和中老年骨質疏松癥,另一方面尿中鈣濃度高,罹患尿路結石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況且,攝入蛋白質過多,人體吸收不了就會滯留于腸道中,會變質,產生氨、吲哚、硫化氫等毒素,刺激腸壁,誘發癌癥。再加上飲酒,則更容易與“酒精性脂肪肝”結緣。
誘發疾病
經常喜歡吃夜宵,如果進食的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很容易使人體內血脂突然升高。人體的血液在夜間經常保持高脂肪含量,夜間進食太多,或頻繁、屢次進食,會導致肝臟合成的血膽固醇明顯增多,并且刺激肝臟制造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運載過多的膽固醇到動脈壁堆積起來(包括陰莖動脈),也成為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陽痿的誘因之一。同時,因為長期夜宵過飽,會反復刺激胰島,使胰島素分泌增加,久而久之,便造成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功能減退,甚至提前衰退,發生糖尿病。這些病癥均能影響性功能,導致性衰退。
容易失眠
夜宵過飽可使胃鼓脹,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胃、腸、肝、膽、胰等器官在餐后的緊張工作會傳送信息給大腦,引起大腦活躍,并擴散到大腦皮層其它部位,誘發失眠。如果夜宵吃過多不合理、不健康的食物,加上活動量少,胃內食物不能及時排空,正常生活節律被打破,就很容易導致失眠。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