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振興仍面臨國企混改及營商環境建設的挑戰
人民網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孝金波 實習生賀鑫城)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暨新形勢下東北振興的機遇與挑戰專家座談會于7月11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2019年以來我國東北經濟發展顯現出轉好跡象,但國企改革壓力依然繁重,營商環境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一帶一路、5G技術成東北振興重要機遇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新時代東北振興存在幾大機遇,一是北極航道日漸熱絡。二是5G技術快速推進,為互聯網、物聯網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證監會原紀委書記、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原執行副會長李小雪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是東北全面振興面臨的新機遇。
面對這些機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倪紅日認為,我國可耕種土地面積有限,大豆是畝產量又太低,東北作為我國重要糧食基地,應該加快大豆產品在種植、育種、收割以及深加工等全產業鏈的布局。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燕玲認為,東北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AR、IR等新興技術改造傳統企業和傳統產業,實現“東北制造”向“東北智造”轉型升級。遼寧省政協常委、遼寧社會科學院原院長姜曉秋認為,應該充分利用5G等新興技術,加快形成高端裝備、現代農業、新能源、文化旅游等現代產業格局。
營商環境建設、國企混改任重道遠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主任劉世錦提出“有些問題值得東北思考”:一是營商環境建設。東北地區大企業、大項目投資增多,但還不足以說明東北地區營商環境已經根本性改觀,關鍵是眾多中小企業的投資意愿是否顯著提高。二是國有企業混改。東北制藥混改是成功案例,但東北國企混改應該有更大動作。國有資本應該集中到涉及國家安全、社會保障、軍工等領域。
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建立創新創業數據庫。利用大數據跟蹤東北地區各地級市創新創業進展情況,打造智庫拳頭產品。二是針對營商環境背后的體制機制問題,結合東北實際,豐富營商環境的評估體系。三是對標先進找差距,找到東北創新創業進程滯后的根源。
對于國有企業混改面臨的問題,國家開發銀行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克崮建議,一是扶持符合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產品新,效益好的國有企業做強做大,再帶動其他國企發展。二是給予資本、企業法人充分尊重,保障法人的獨立地位。三是嫁接高科技,通過高新技術改造國有企業,實現產品換代升級。
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結構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史育龍認為,冰雪資源是東北地區的特色資源,冰雪經濟是東北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為重要的裝備制造基地,用數字經濟改造傳統的工業基礎設施,也是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突破方向。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認為,構建起一個長期支撐東北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是實現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要激發市場潛力與活力,通過改革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強化市場導向,發揮市場作用。另一方面要完善產業政策,把產業政策與區域發展政策結合起來,認真思考、做好規劃。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