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改變的不止是網速 還將帶來汽車進化和交通升級
5G改變的不止是網速 還將帶來汽車進化和交通升級
繼宣布成為首家與中國聯通達成5G移動網絡服務的國際整車制造商、與四維圖新開展高精度地圖合作后,近日,寶馬(中國)與騰訊又在“2019寶馬集團中國創新日”上宣布,將在今年內建成“高性能數據驅動開發平臺”。
至此,寶馬搶先在中國市場針對5G、高精地圖和基礎平臺這三個自動駕駛關鍵領域完成初步布局。
如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所說:“5G移動通信技術對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汽車行業的影響將無可估量。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車載互聯,一切以數據為基礎的業務都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汽車和信息通信技術迎來深度融合
隨著我國5G牌照的發放,智能網聯汽車再次成為焦點,歡欣鼓舞的不僅僅是致力于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企業和團隊。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隨著汽車和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其影響遠遠超出兩個行業本身。”
往長遠了想象,高速率、低時延、大帶寬的5G感知的不僅是車和路,而是整個連接的世界,萬事萬物皆被俘獲、研究、處理,這或許是多個國家為什么如此看重5G主導權的重要原因。
汽車行業普遍認為5G是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最重要的基礎工具,雖然真正的自動駕駛還在路上,但業界已經看到了研發和測試過程中產生的海量駕駛場景數據,若想真正開啟車與周邊萬物的智慧對話,使更嚴苛、更復雜、更大數據流量的應用成為可能,5G是基礎設施的不二之選。
在中國,每臺寶馬自動駕駛測試車每小時產生的數據多達8TB,相當于每秒產生一部高清電影。這一級別的數據量現有4G移動網絡帶寬無法滿足,5G的到來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指出,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未來可促進交通方式轉型,更需要車載平臺、網聯信息、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多學科、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今后需加強標準、道路法規、技術協同提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工信部正在加強頂層設計、堅持創新驅動、完善標準規范、推動測試應用,目前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搭建了跨領域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加快了國家標準體系建設,建設了上海、重慶、北京等地的測試示范區,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環境日趨完善。
中國的堅持影響了跨國車企的戰略
不久前在海南博鰲召開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一組數據被多次提及: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564萬輛,中國占比達52.8%,連續4年居世界首位。
據麥肯錫數據,20年內中國交通面貌或將煥然一新。中國主要高速公路已經建設26.6萬個充電站,比歐洲和美國加起來還多43%。到2040年,55%的乘客里程將用于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和共享汽車;到2025年,20%新售車輛將是電動汽車。隨著汽車行業轉向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中國很可能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過去幾年,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在純電動汽車上的引導、扶持,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果,無論市場規模還是技術創新都處于世界領先位置。今年1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