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要正視5G帶來的安全挑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0日電(張旭)隨著5G時代的到來,新形勢下的安全問題也引起各界關注。7月30日,在2019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5G對安全是把雙刃劍。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張旭 攝“5G實現了計算跟通信的融合,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網絡運維減少了人為的差錯,智能化的監控有利于提高網絡的安全防御水平,但是5G的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的能力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風險,也需要正視5G帶來的安全挑戰。”
“虛擬化是在5G里很重要的技術,包括業務切片、軟件定義網絡、NFV網絡功能虛擬化等。”鄔賀銓表示,正是這些技術支撐了從4G到5G的演進,5G和4G相比,峰值速率提高了30倍,用戶體驗數據率提升了10倍,頻譜效率提升了3倍。
“但網絡功能虛擬化以后,跟過去電信專用的設備相比,它更容易遭受攻擊,網絡穩定性也比較容易受影響。網絡切片也可能會首先遭到木馬的攻擊、病毒的控制,最終使整個網絡癱瘓。”
“過去移動通信協議是專用的,整個移動網絡的業務生成是封閉的,我們很少聽說運營商的網絡遭遇到網絡攻擊,可是現在業務能力的開放和5G協議的全面互聯網化,增加了5G被外部攻擊的可能性。”鄔賀銓進一步解釋稱,5G更會全面互聯網化,開放的5G的互聯網協議帶來了業務的發展靈活性,但也會付出安全的代價。
不過,鄔賀銓表示,5G帶來的安全風險可以通過其他的安全措施來解決。“我們需要更多的把大數據、AI技術用在網絡安全上。AI可以發現異常的流量,可以統計企業的異常數據和外部的情報,進行綜合的分析。”
“企業本身要自身搞好安全,也要根據工控系統的集成商,從那里獲得安全服務,從電信運營商得到網絡整個流量異常的數據,還有政府收集社會的安全數據,它們之間彼此是互通的,實現威脅情報的共享。” 鄔賀銓表示,這樣才能使整個網絡的運維更加智能,提高網絡抵御威脅的能力。(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