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騷擾電話引發的“憤怒與無奈”
記者手記:騷擾電話引發的“憤怒與無奈”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記者馮松齡)騷擾電話的背后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或許是年輕人,或許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或因此而憤怒,或因此而無奈,而所有這一切,都拜不光彩的利益所賜。
上進的年輕人
記者在北京深海云課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海教育”)臥底期間,見證了這樣的一幕:一位年輕人已經被多次騷擾,被吹得天花亂墜的培訓,對他來說十分昂貴,但他心動了,猶豫不決。
對于這種情況,推銷員便不斷強調“我們可以分期,可以用花唄,可以信用卡,或者您先付500元定金,開課了再把錢補上”。此時,我看到,銷售主管就站在推銷員的身后,不斷給推銷員施壓:“一定要讓他今天交錢,哪怕先少交一點。一定把‘截殺’給我截死了,就是今晚6點。”
“截殺”是這個圈里的一個專業術語。拿這個培訓機構舉例來說,就是編造一個活動,例如“周年慶”“老學員回饋”,配合“原價4000元的課程現在只要2000元”的優惠,同時這個活動今晚6點就要結束了。不少消費者面對“截殺”時會下意識地陷入焦慮、緊張,最后交錢。
我想,此刻在電話那邊,是一個還沒有多少積蓄的年輕人,他渴望著美好的生活,并打算為之奮斗。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付出時間和金錢后最終只能換來一張毫無用處的“證書”,他的進取心最終成就了別人謀取不義之財的門路。
哭泣的老人
記者在北京中邦富通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臥底”的時候,有個接電話的聽上去應該是一位老人。還沒等我自我介紹完,他就發火了:“你們究竟是從哪里搞來的我的電話?有完沒完啦!”在記者沉默之際,老人用顫抖的聲音繼續說道,“我一這天天的,家里的人一個個的都……還有你們每天不停地騷擾……”說到最后老人的聲音已經帶著哭腔。
或許這位老人正面臨著許多痛苦的問題,在垂暮之年或許只求安寧。記者不知如何面對,只能說聲抱歉,然后趕緊掛掉電話。
此時,“領導”立刻安慰記者說:“沒關系的,電話打多了就會習慣了。”
我看到身邊許多話務員都在“淡定”地“忽悠”著,對方可能是疲憊的中年,可能是剛懷孕的媽媽,也可能是涉世未深的學生。
而我,引爆了一個老人的情緒,在他的苦惱上又撒上了一把鹽。
掙扎的推銷員
頻繁撥打騷擾電話、買賣公民信息已經涉嫌違法。那么電話推銷員們和外呼公司的負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呢?
顯然,大多數人也都知道打騷擾電話是有悖良知的。而對此,外呼公司用“洗腦”培訓和高額提成消解了推銷員的猶豫。
這家金融公司的一位中層領導一直自欺地“堅信”,自己是在幫助別人:“萬一真的有人需要貸款呢?或許就是我們的一個電話,幫了一個人,拯救了一家公司。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相信,又如何讓別人去相信?”
而如“深海教育”這樣的一些培訓機構,則會在新人入職培訓的時候不斷強調自己的證書多么厲害,自己的師資力量是多么強大,即便這些所謂的“教授”在知網上沒有任何信息。
在記者臥底期間,一位推銷負責人離職了。他告訴記者,離職的原因是:“證書就是騙人的。公司就是用很高的提成為例吸引推銷員進來,但實際上能賺到錢的人并不多。”
記者想,他的內心經歷了怎樣的掙扎和猶豫,才最終下決心離開。(參與采寫:王阿童)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