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婚戀現狀報告2019》出爐 有緣網揭秘大眾婚姻的幸福本質
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比上年下降4.6%,結婚率為7.3‰,比上年降低0.4個千分點。這一數據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低。是年輕人不愛結婚了嗎?幸福的大眾婚姻究竟是怎樣的? 11月25日,國內領先的大眾婚戀交友移動平臺有緣網發布《大眾婚戀現狀報告2019》,揭開了大眾婚姻的幸福本質。
本次報告調研由有緣網兩性情感研究院及有緣網數據研究中心共同發起,調研對象為有緣網站內成功用戶及二線及以下超過三十個城市的站外樣本,目標婚姻樣本集中于25-35歲、婚齡十年以內,共收集到有效調研反饋超過4500份。
報告顯示,當代適婚群體更加注重“門當戶對”,但這個門當戶對不單純是物質上的,是三觀的匹配。調研結果顯示,條件相當的物質基礎在普適性的婚姻關系中依然起著重要的作用,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固然美麗,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煙火生活才是主流的婚姻存續的基礎環境。但保持高質量的婚姻存續,最關鍵的是兩性的三觀是否匹配,就像面試一樣,漂亮的履歷不見得能夠創造出良好的合作關系,工作氣質上的“脾胃相投”才是面試成功的關鍵。在婚姻中,只有包括消費觀、性愛觀、生活細節觀等生活觀念的相合,才能保持穩定、和諧長久的兩性關系。這也是廣泛大眾青年男女在擇偶中應當樹立的正確婚戀觀念。
初婚已“晚婚”,婚前試愛是主流
有緣網兩性情感研究院的調研結果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大眾的平均初婚年齡為26.3歲,其中男性集中于26歲,女性集中于25歲。雖然較社會印象中的初婚年齡小很多,但已屬于法定“晚婚”。盡管在如今年輕人的觀念中,“什么年紀就該干什么事”早已令人生厭,但大部分年輕人還是在適婚年齡走進婚姻,成為他們口中“口嫌體正直”的一員。
此外,超過78.3%的受訪夫妻表示婚前已有同居行為,“婚前試愛”是主流。“結婚是是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婚前的嘗試和適應非常重要”
熟人介紹、網絡姻緣兩分天下
在抽樣調查中,職場夫妻和同學戀情分別占到了12.3%和11.9%,共同的從業經驗和成長經歷或成為其走近婚姻的巨大助力。
此外,熟人介紹仍是促成婚姻的主流模式,占到了32,6%;而隨著網絡的滲透和移動社交的發展,網絡與熟人介紹兩分天下,占到大眾擇偶渠道30.3%的份額,其中通過專業婚戀交友工具達成婚姻目標的占到了八成。
婚姻始終會回歸平淡,生活的瑣事會逐漸遮掩浪漫的橋段,那么,好的婚姻又是怎樣的呢?
門當戶對是前提,三觀相合是核心
人們在討論婚姻時,愛情和面包往往是難以避開的議題。在當下的年輕大眾的觀念中,婚姻必定是佇立在愛情之上的,婚姻也不再是謀求物質生活提升的工具,但“門當戶對”仍是擇偶的主流觀念,不過“門當戶對”的內核似乎有了些許的變化。
76.2%的受訪夫妻認為對于好的婚姻來說,男女雙方經濟條件相似很重要,而認為需要社會地位對等的人也超過八成。此外,63.2%的受訪夫妻認為包括消費觀、生活習慣觀、性愛觀在內的婚姻三觀相合也是“門當戶對”的重要內核。
婚姻是具有煙火氣的平淡生活,必然會涉及到諸多瑣事,相似的家庭條件和教育觀念才能成長出消費觀念、生活習慣相匹配的適婚對象,而超過53.6%的受訪夫妻認為和諧的性生活也是婚姻幸福的重要指標。因此,不僅是經濟和社會地位的門當戶對,三觀相合也是好的婚姻重要核心。
男主外女主內?男女互補搭配就不累
在傳統的認知中好的婚姻必然是男主外女主內的,但在當下的大眾婚姻中,觀念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盡管有超過47.3%的男性仍然認為男性應該承擔婚姻關系中的消費支出,但在事實婚姻中,超過70.1%的男性和68.7%的女性認為好的婚姻中,男女分工根據自身條件能在經濟和家庭中找到平衡即可。
另外,超過62.3%的男性和49.3%認可全職主婦/夫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付出而并不是義務。
至親至疏夫妻,共同話題是婚姻良藥
至深至潛清溪,至親至疏夫妻。夫妻是最親近的人,但在婚姻關系中,適當的自我空間也是維持婚姻質量和存續的重要條件。超過68.7%的受訪夫妻認為夫妻間相互的隱私至關重要,各自獨立的社交圈層和不同關注點能夠減少婚姻中的頻繁沖突。
但另一方面,婚姻中的夫妻雙方也需要共同的話題去維系親密和情感,54.3%的夫妻認為共同的愛好是挽救婚姻關系的重要條件。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段婚姻是一勞永逸的,輕易不要放棄,兩個人都要用心經營,給彼此多一點體貼和關愛,這才是支撐一個人堅持下去的最好動力和理由。
婚姻從來都是美好的,只是美好并非代表完美,有緣網兩性情感研究中心希望通過大眾婚姻報告的數據調研和邏輯反推,能夠幫助更多的單身大眾青年男女樹立正向的婚戀觀念,幫助他們邁向婚姻、享受婚姻。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