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小額信貸要放得準、管得好
來源標題:扶貧小額信貸要放得準、管得好
扶貧小額信貸要放得準、管得好
記者 郭子源
政策介紹 今年5月,中國銀保監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扶貧小額信貸管理的通知》,提出堅持兩手抓、兩促進,即一手抓精準投放,能貸盡貸;一手抓規范完善管理,防范化解風險。
如何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是脫貧攻堅的重要課題。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趙北鄉紅山村村民孫曉興就是這樣一位“造血不足”的貧困戶。孫曉興家中4口人全部務農,僅能滿足溫飽。
在靈丘縣,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各有差別。與因病致貧、因殘致貧需要救濟性幫扶不同,孫曉興這樣的貧困戶更需要的是生產性幫扶和資本性幫扶。對此,在脫貧攻堅戰中,銀行業進一步規范、完善“扶貧小額信貸”,巧用金融支持與產業發展的統籌力量。
“了解到孫曉興的實際情況后,靈丘支行為他發放了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期限2年,基準利率,免抵押免擔保。”中國工商銀行大同分行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該分行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6720萬元,扶持貧困戶1344戶。
“我隨后買了5頭牛,經過一段時間的悉心養殖,現在已經賣出去4頭,增收2.4萬元。”孫曉興說。
據經濟日報記者了解,除個體的生產性幫扶外,山西省銀行業還聚焦“一村一品一主體”,支持畜牧、食用菌、干鮮果、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目前,5633個貧困村已建立了產業扶貧“五有”機制,即貧困戶有項目、有勞動技能,村有產業、有帶動企業、有合作社,其中,483家農民扶貧專業合作社已使用扶貧小額信貸資金12.08億元,帶動7萬余貧困戶增收。
由于借款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在額度、利率、擔保方式、風險補償機制等方面均有特殊性,因此,如何“放得準”“管得好”又“收得回”便成為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為此,今年5月,中國銀保監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扶貧小額信貸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堅持兩手抓、兩促進,即一手抓精準投放,能貸盡貸;一手抓規范完善管理,防范化解風險。
根據《通知》,扶貧小額信貸的政策要點是“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支持對象除了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包含已脫貧的貧困戶,借款人年齡上限可放寬到65周歲。
“山西省今年計劃實現17個貧困縣摘帽,其中包含10個深度貧困縣。”山西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說,《通知》印發后,該局聯合省扶貧辦召開了全省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專題推進會議,立足精準發放、源頭防險、作風建設,提出了系列落實舉措。具體來看,一是“放得準”,精準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貸款,防止冒名貸款;二是“管得好”,在資金幫扶的同時,及時了解貧困戶生產需求,前移風險管理關口,建立到期、逾期貸款臺賬,密切跟進到期還款情況。
此外,山西銀保監局還進一步完善風險分擔機制。一方面,用好扶貧小額信貸貼息和風險補償,一旦發生逾期,銀行和風險補償金按3∶7的比例承擔信貸損失;另一方面,執行差異化監管政策和盡職免責要求,對銀行機構扶貧小額信貸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項貸款不良率年度目標3個百分點(含)以內的,不作為監管評級和銀行內部考核評價的扣分因素。
據統計,今年前10個月,山西銀行業已累計在10個深度貧困縣投放扶貧小額信貸6.95億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1.45萬戶;截至10月末,扶貧小額信貸結余4.4萬戶19.37億元,較年初增長33.59%。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