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兩大地下工程開工
來源標題:副中心兩大地下工程開工
城市副中心建設又有新進展。記者昨天下午從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設管理辦公室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和東六環路改造工程目前已經開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明確的10個全國客運樞紐之一,也是副中心的重要交通門戶,未來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地下火車站;東六環改造工程全長約16公里,其中有9.2公里的六環路將埋入地下。未來,既有的東六環路將建造成高線公園。
城市副中心站
是火車站也是城市客廳
京哈鐵路東南,東六環以西,一座國內規模最大的地下火車站將出現在城市副中心。未來,三條鐵路、三條地鐵線和一條市郊鐵路將在這里實現換乘。
11月3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開工建設。城市副中心站處于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空間結構的交會處,是運河商務區未來發展的重要節點。是規劃京唐(京濱)城際鐵路近期的始發終到站,也是城際鐵路聯絡線、京哈鐵路及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的重要車站;同時與地鐵6號線、規劃地鐵平谷線及規劃地鐵101線3條軌道交通銜接。從城市副中心站出發,可以實現1小時直達雄安新區、15分鐘直達首都機場、35分鐘直達大興機場。
建成之后,城市副中心站的所有交通功能將隱藏在地下,地面將看不到鐵道和列車。從布置上看,地下三層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和地鐵站臺。地下二層是鐵路候車廳和出站大廳,未來三條地鐵線將在這里換乘。地下一層是城際鐵路進站廳和城市公共空間,生活、交通、商業將在這里相輔相成,東西兩側還將設置社會車輛與出租車下客區域及公交港灣。此外,城市副中心站還將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鐵路與地鐵的安檢互認,從地鐵到鐵路,全部設置在一個換乘區內,相互換乘將無需重復安檢。
“城市副中心站不僅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地下火車站,還將成為城市商業的一部分,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城市客廳。”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設管理辦公室協調聯絡三部部長賀毅介紹,與其他鐵路車站相比,城市副中心站最大的特點就是車站和城市實現一體化開發。
地下留給交通,地上留給商業;東邊連接東六環高線公園和路縣故城遺址,西邊靠著大運河的河岸。以車站為中心,帶動周邊商業和住宅開發,未來,城市副中心站將打造成為綠色生態、舒適宜人、站城一體、產城融合的門戶型智慧交通樞紐典范。
按照建設規劃,預計到2024年,市民在城市副中心站可以享受多樣化的商業和交通服務。同時,新建的城市副中心站還將與北運河碼頭連通,未來與運河生態也將進行有機融合。
東六環改造工程
高速入地縫合城市
除了城市副中心站外,穿越城市副中心的東六環未來也將進入地下。記者從首發集團了解到,東六環(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改造工程目前已經進入施工準備階段,工程預計2023年12月完工。
東六環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全長約16公里,改造之后,東六環主路將由雙向四車道拓寬到雙向六車道。“未來東六環改造之后,將在宋莊北側和環球影城南側設置出入口,中間不再設置出入口,直接服務過境交通。”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設管理辦公室協調聯絡三部部長賀毅介紹。
現有的六環路,東側是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西邊是通州老城區。交通擁堵、高路基的物理條件對兩側形成了分割。考慮縫合城市的設想,東六環張采路北至潞苑二街北之間的9.2公里道路將進行入地改造。未來,這條隧道將成為中國最長的地下道路隧道。而地上現有的東六環主路,將建設成為高線公園并改造成為慢行系統,成為周邊居民散步騎行的好去處。
想讓東六環路鉆進地下,有不少難點需要攻克。首發建設公司副總經理兼東六環改造工程負責人喬培貞介紹,東六環地下空間環境復雜,控制因素多。其中隧道段要連續下穿京津公路、通三鐵路、濱河路、北運河、廣渠路、地鐵6號線、京秦鐵路、通胡路、減河、通燕高速、京榆舊線等,與12條道路、11條軌道、3條河道相交。
東六環改造工程隧道段采用分離式雙洞布置,每洞布置3條車道分為三層,上層為排煙通道、中間層為行車通道、下層為疏散救援通道。“盾構段長7.4公里,隧道管片外徑達到了15.5米,是目前國內直徑最大的盾構隧道。”喬培貞介紹。
據介紹,這條隧道布置于現東六環西側綠化帶下方,采用盾構法施工。中鐵十四局東六環改造工程盾構施工準備2標現場負責人陳鵬介紹,施工環境處于副中心核心區,環境要求高,因此施工中采用基坑全封閉式工廠化管理,減少對外部環境的影響。“未來施工現場會搭起封閉式的結構,所有的施工全部在內部完成,不再露天施工。”
東六環改造工程是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重點項目,是縫合城市空間,串聯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路縣故城遺址、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北京環球主題公園等多個功能中心,形成貫通歷史現狀未來、功能匯聚、集約高效的創新發展軸,是連通順義、大興、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的重要道路,對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務水平,促進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