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煩心事 件件有回音
2019年以來,北京市政府將12345便民電話中管轄權清晰的群眾訴求直接派給街道(鄉鎮),暢通了渠道,提高了效率。“‘接訴即辦’,要建立常態化、規范化的響應機制,才不辜負群眾期望。”北京順義區天竺鎮黨委書記李子騰說。
建立群眾訴求響應“臺賬”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1至11月,天竺鎮“接訴即辦”群眾訴求2005件,辦理質量和效率持續提升,該鎮的全市排名從2月第298名升至11月的第一名。
天竺鎮紀委借助“一周一會”“一天倆表”對“接訴即辦”工作進行監督,即在每周“接訴即辦”調度會上,紀委人員參加,了解近期重點問題,聽取掛賬問題解決進展,對回復不及時、群眾不滿意的進行質詢。
每天下班之前,由城鎮運營指揮中心匯總前24小時便民電話派發和回復情況,將反映問題、完成時限、處理情況等內容,整理成《派發便民電話匯總表》和《回復便民電話匯總表》,通過政務辦公平臺發送給鎮紀委以及黨委班子成員,便于紀委和責任領導督促督辦。
“我們主動去了解接訴即辦情況,就是為了精準識別其中需要重點監督的部分。對辦理緩慢的進行督促,對措施不力的約談整改,對涉嫌違紀違法的立案調查。”鎮紀委書記陳玉清說。
群眾關心的就是監督重點
近日,天竺鎮接到群眾反映,希望家園南側公園北門的步道破損,居民健身時存在安全隱患。便民電話接聽人員按照首次響應機制,第一時間與楊女士聯系。隨后,工作人員立即協調環境建設服務中心處理,工作人員趕往現場查看公園步道路面,組織工人施工及時將路面修復,同時檢查公園整體環境,確保公園內步道平整、無破損。
“主街路燈不亮”“小區房屋漏雨”“村內水質差”,這樣的便民電話每天都有。問題雖小,有的甚至是個人訴求,卻是百姓的煩心事,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群眾關心就是監督重點。”陳玉清說。鎮紀委采取多項措施督促職能部門在辦好群眾小事上出實招、下功夫。
翻看便民電話內容,大多數問題集中在城市管理、社區管理、村務管理、環境建設等方面,公共設施損壞,是監管不嚴還是施工質量不佳?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是垃圾箱數量不夠還是宣傳教育不到位?征地拆遷矛盾頻發,是政策不明還是執行縮水?鎮紀委要求責任部門不光從表面上解決問題,更要順藤摸瓜,找出“癥結”所在。
針對楊女士反映的問題,天竺鎮“舉一反三”,為提升公園內的整體環境,開展了一系列樹木草坪澆水、清理垃圾等修護工作。“工作人員詳細問了情況,還說有其他需求或建議也可以告訴他們,為百姓辦實事!”楊女士說,“路面修好了,遛彎的時候就放心多了。”
從“接訴即辦”轉向“未訴先辦”
“有時反映問題比較復雜,需多方協調;有時我們周末接到便民電話,責任部門不上班,規定完成時限又短,有關責任人接到派件電話,會有消極抵觸情緒,導致工作推進緩慢。”在一次調研中,接訴即辦工作人員反映了這樣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鎮紀委仔細查看城鎮運營指揮中心所列清單,對超時未解決的和群眾不滿意的標紅,逐一與相關責任人約談,確因履職不力導致問題沒有解決的,嚴肅問責追責。
近日,天竺鎮薛大任莊村幾名村民反映小區綠化不合理,鎮紀委主動介入,進行督辦。“這個問題給你們提了醒,今后在小區環境改造、公共設施維修、集體資產處置等方面,一定要切實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充分聽取民意,嚴格履行民主程序。”鎮紀委要求責任部門對照群眾期盼和黨委要求找差距,舉一反三,消除問題隱患,逐步實現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
“聽報告、拉清單、去調研、找談話,只有抓準責任部門履職這個重點,才能將接訴即辦工作監督到位,只有督促責任部門跟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才能真正實現‘接訴即辦’工作的初衷。”陳玉清說。
民生跟著民聲走。近一年來,天竺鎮 “聞風而動、接訴即辦”逐漸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常態。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5日 06 版)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