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情天txt“一帶一路”中國沿線地區民族特色文化匯聚山東十歲侍寢妃
中新網濟南6月8日電 (曾潔)內蒙古的皮雕、青海的鎏金銀器、西藏的唐卡、云南納西族的東巴畫、海南黎族的紡織刺繡……“一帶一路”非遺交流展演暨“一帶一路”7省、市(自治區)振興中國傳統工藝互動交流展8日在山東舉行。
![云南納西族東巴畫傳人和國耀。 曾潔 攝 云南納西族東巴畫傳人和國耀。 曾潔 攝](http://i2.chinanews.com/simg/2017/170608//67992330.jpg)
記者在現場看到,來自海南、云南、遼寧、內蒙古、青海、西藏和山東的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在山東文化館中一字排開,展示了“絲綢之路”上具有悠久歷史和原生態風情的民族特色文化。其中,代表山東參展的非遺項目是濰坊風箏。
![云南省廣南縣文化館工作人員陳應文與和海南黎族紡織技藝傳人符西利交談。 曾潔 攝 云南省廣南縣文化館工作人員陳應文與和海南黎族紡織技藝傳人符西利交談。 曾潔 攝](http://i2.chinanews.com/simg/2017/170608//67992340.jpg)
來自內蒙古的蒙古族頭飾制作技藝傳人巴圖其其格說,掌握蒙古族頭飾制作技藝、了解頭飾傳統佩戴方式的人越來越少,但她一直堅守這門技藝。近年來“一帶一路”賦予了蒙古族文化新的活力,從2016年起她被邀請到中國多地參展,這項技藝開始展現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從而受到更多保護與關注。
與巴圖其其格不同,來自云南白族的銀器鍛制技藝傳人寸發標已將傳統技藝帶到了中國及世界各地。他說,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地區參展,既可以發現云南白族銀器鍛制技藝與異域文化的交流淵源,也可以從異域文化中汲取新的靈感。“傳統云南白族銀器以蓮花、水紋圖案為主,現在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松竹梅蘭,藏族的八吉祥圖案,日韓和歐美國家青睞的圖案都登上了白族銀器器身。”
![蒙古族皮雕傳人蘇亞拉圖當場雕刻,吸引大量年輕關注駐足。 曾潔 攝 蒙古族皮雕傳人蘇亞拉圖當場雕刻,吸引大量年輕關注駐足。 曾潔 攝](http://i2.chinanews.com/simg/2017/170608//67992350.jpg)
云南省廣南縣文化館工作人員陳應文為觀眾表演了《云南銅鼓舞》之后,拿起攝像機將“一帶一路”沿線的非遺交流項目記錄下來。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山東歷史文化悠久,齊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他想借此機會去曲阜孔廟參觀,對比云南文廟與曲阜孔廟的異同之處。
山東省文化館館長王衍良說,文化交流合作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山東在古代是兩條絲路的交匯點和起始點,當時山東絲綢行銷海內外,成為齊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物質載體。如今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非遺傳人到山東展演,為雕刻、紡織、繪畫等各領域的非遺傳人創造了學習借鑒的機會,有利于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文化交流。
![山東省慶祝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開幕式現場。 曾潔 攝 山東省慶祝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開幕式現場。 曾潔 攝](http://i2.chinanews.com/simg/2017/170608//67992360.jpg)
山東省慶祝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由此拉開帷幕。除了“一帶一路”7省、市(自治區)振興中國傳統工藝互動交流展外,還有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攝影作品展等六項活動。
中國國務院2016年將“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17年6月10日是調整后的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主題是“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