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產后恢復好不好?看看惡露便知道
在胎兒生出來的幾周內,新媽媽會陸續排出鮮紅色的液體,也叫惡露。媽咪通過自己觀察產后惡露,可以判斷產后子宮恢復情況。到底如何觀察呢?一起來學習下。
自然產與產的媽咪,不只是恢復時間長短不同,就連惡露排出的量也會有所差異。陳恒如醫師指出,由于產媽咪是直接開刀生產,在開刀的過程中,有些醫師會一并清理產婦的子宮腔,將一些子宮腔內的血塊、胎盤、胎膜等清除干凈,因此有些產媽咪的惡露一般只會維持2周左右。
有些新手媽咪可能會把惡露誤以為是月經,認為一周過后,流量就會漸漸減少,但實際上惡露分泌的時間較久,因此會擔心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相反的,也有部分媽咪對惡露一知半解,認為惡露量多是正常現象,導致太晚治療產后出血。以下幾種情況,教你分辨哪些是不良惡露的特征。
正常的惡露在產后一天之內,流量會達到最多,1小時就可以更換一次護墊,若以此頻率替換,其實惡露量大約只占護墊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面積。不過,如果在1小時之內,惡露幾乎沾滿整塊護墊,且須更換2~3次以上,或是流量超過500毫升。,媽咪就要主動向醫生反應,因為這有可能是產后大出血的征兆。
血塊其實是培養細菌的溫床。如果生產之后,血塊及胎膜組織沒有盡速排出體內,反而繼續堆積在子宮內,就會引起細菌感染,使惡露產生惡臭味。
有些產后媽咪會因為子宮內膜發炎而引起發燒現象,也就是俗稱的產褥熱。醫生指出,孕婦在生產的時候,若破水太久,很容易造成子宮感染。一旦子宮遭受感染,除了會使惡露變成深紅色及產生惡臭之外,產婦還會出現發燒或下腹疼痛等現象。若沒有充分休息,造成抵抗力變差,嚴重者可能會需要采取手術引流,并繼續住院觀察治療。
醫生介紹,生產后的3~4天之內,從流出的惡露會呈現鮮紅色,過幾天之后,會慢慢轉變為棕紅色或粉紅色,大約10天后,惡露就會變成棕或乳。一般情況,惡露將會維持到產后第3周才會結束。有些媽咪過了產后第10天,會偶爾參雜一點鮮紅色的惡露,但如果流量不多的話,其實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不需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