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臺商: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青藏高原絨毛畫
中新網西寧5月26日電 題:在青臺商: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青藏高原絨毛畫
作者李雋
在青海生活了多年的臺灣商人簡家承每年都會回幾次臺灣。“每次回去都會幫親朋好友帶幾幅青海的絨毛畫,他們都很喜歡,很多都是用來收藏!焙喖页姓f。
2008年簡家承第一次看到絨毛畫:“當時參觀毛主席紀念堂,見到了青海工藝美術廠的絨毛畫《昆侖松》,畫面的逼真感和立體感讓我耳目一新,當時就很想見見制作絨毛畫的藝術家!
圖為正在創作的絨毛畫!●R銘言 攝在他看來,不論是油畫還是國畫,都是筆墨畫,地域的特色也不是很明顯,而毛絨畫是以羊毛、兔毛、駝毛等動物絨毛制作而成,作品生動豐滿,立體感強,西域的風情撲面而來。
為此,簡家承多方打聽,才找到了青海絨毛畫創作師朱軍。
朱軍介紹,絨毛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青海工藝美術大師劉仁泉、馬少麟首創,曾在國內外名噪一時,但隨著各位大師的辭世,絨毛畫逐漸淡出人們視野。
“我也是因為喜歡絨毛畫,學習研究了3年才逐漸掌握基本工藝,現在只有我一個人作絨毛畫了!敝燔娬f,從絨毛的染色、撕理,到粘貼完成,每一道工序都是純手工,一幅一平方米的作品就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制作成本高,工序繁瑣,年輕人都不愿意學。
“簡總和我一樣喜歡絨毛畫,我們經常會對題材、構圖、色彩等方面進行了交流,這對我的創作發展很有幫助。我倆合作也很愉快,是他把我的絨毛畫作品推廣到臺灣、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等地區和國家!敝燔娊榻B說,多年前的絨毛畫多是黑白調,比較粗獷層次感不強,在二人的研究嘗試下,如今的絨毛畫可以做到色彩斑斕、細膩靈動,做出的動物就像活的一樣。
圖為朱軍為“老虎”粘胡子。 馬銘言 攝“現在都是國外的朋友找我來定制絨毛畫,很多歐美的朋友給我們寵物的照片讓朱老師制作,就是為了給寵物留下寫真,留下永久的記憶!焙喖页姓f。
“鋪金蓋銀”是青藏高原給簡家承的切身感受,簡家承認真地說:“青海的油菜花和草原的牛羊,加上多個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是絨毛畫最好的題材,同是高原,臺灣的高山族也有著獨特的文化,他們特有的圖騰也是只能由人工來完成,我有把臺灣高山族的圖騰制作成絨毛畫的想法,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韻味!
“目前,臺灣的文藝界朋友已經向我們發來邀請,希望我們可以在臺灣舉辦絨毛畫展!焙喖页泻芨吲d,“對于臺灣人來說,青海很陌生,絨毛畫就像一扇窗,讓臺灣人認識了青海,認識了青藏高原。”
目前,簡家承是青海臺灣商會籌備會的主席,他正在和酒店服務、文化貿易等行業的臺商合力搭建青海和臺灣交流的平臺。
“作為中國人,我非常愿意把青藏高原的文化帶回臺灣,等到商會成立,相信會有更多臺商和我一起把青藏文化和風情帶到世界的各個國家!焙喖页姓f。(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