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敦煌舞訓練:腿綁沙袋煉輕盈身姿 文舞兼修“仙子”
中新網蘭州7月8日電(高康迪 高展)“準備,情緒到位,開始!擦地、踢腿……這個動作再來一次,保持住。”蘭州文理學院敦煌舞傳承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亮正在給該院藝術職業學院敦煌舞蹈班的27名學員上舞蹈課。兩個小時上課時間里,46歲的她從頭“喊”到尾,“我感覺自己有時候就像一個‘修理師’,上課渾身都是勁”。
談及與舞蹈結緣,金亮說,13歲開始學習舞蹈便受到敦煌舞教學流派創始人之一的高金榮先生的教導,現在致力于傳承敦煌舞,因為“敦煌舞是人類共有的財富”。
通過手勢、手位、單腳、腰部、眼神、呼吸等基本動作訓練以及飛天、武技等組合訓練,將敦煌靜態壁畫元素賦予了靈性與活力。 高展 攝上世紀80年代,高金榮被蘭州文理學院特聘魏教授,致力于敦煌舞研究,并開設了敦煌舞教學課,千年敦煌壁畫上的古老舞姿,如今走下壁畫,走進了課堂。
據了解,近年來,敦煌舞蹈班的師生們一起編排了《千手觀音》《蓮池戲游》等幾十個敦煌舞劇目,多次赴新加坡、泰國等地交流演出,往中央民族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四川大學等輸送了一批批優秀舞蹈學員。
“開始只覺得敦煌舞跳起來美,在學舞的過程中又翻閱了關于敦煌的書籍,被敦煌文化吸引。”今年14歲的魏潔茹是敦煌舞蹈班的一名學生,學習敦煌舞一年半,早晨6點半到教室訓練,為了能夠展示壁畫人物的輕盈身姿,每天腿綁沙袋,抬腿上千次練習腿部肌肉柔韌性,“從手勢、手位、單腳、腰部、眼神、呼吸等組合訓練”。
除上課時間外,每個周末,敦煌舞蹈班的學員們還通過打籃球促進長個子,互相拍攝訓練視頻發到舞蹈班群里,群里還有學員家長,及時溝通、相互督促,金亮對于學生的要求接近苛刻。甚至每一個表情、眼神,都會反復提醒,在翻看每個學員視頻的同時,也會及時糾錯,“舞蹈是童子功,發現小問題一定要及時改正”。
圖為敦煌舞學員腿綁沙袋,進行腿部力量的訓練。 高展 攝“舞蹈要用每一個動作‘說話’。”在金亮看來,上臺演出,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更需要收放自如的表現力,在平時的教學中,她也十分注重對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了解其文化內涵,才能賦予每一個動作‘生命’”。
敦煌舞教學是蘭州文理學院藝術教學的一個亮點。目前,該院藝術職業學院的敦煌舞蹈班每年招收100名學生,分三個年級三個班開設敦煌舞基本訓練課、敦煌舞劇目排練課等課程。今后,將為敦煌舞傳承輸入更多年輕血液。(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