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錢袋子”報告:全國居民人收入增速跑贏GDP
上半年居民“錢袋子”報告出爐。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全國居民收支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跑贏GDP。從收入來源看,上半年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8793元,增長8.7%,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為57.5%,占比最高。人均財產凈收入1321元,增長13.2%,增速最快。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比經濟增長速度要快0.2個百分點。特別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要快于城鎮,城鄉收入差距在進一步縮小。”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數據顯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2元,增長8.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跑贏城鎮居民。
數據還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8793元,增長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5%;人均經營凈收入2467元,增長8.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1%;人均財產凈收入1321元,增長13.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6%;人均轉移凈收入2715元,增長6.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7.7%。
“我國增收結構改善,農村居民收入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帶動城鄉居民整體增收明顯。同時,我國各項降稅減負政策紅利釋放,工資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統計中占有相對優勢地位,城鄉居民稅收負擔直接下降,對可支配收入形成了推高效應。”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關博此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展望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到1.6萬元,實際增長6.5%,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將下降到2.66。在農民收入來源中,工資性收入和轉移凈收入是農民增收的主要貢獻因素,預測2019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將突破6500元,轉移凈收入將突破3300元,二項合計大約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毛盛勇指出,“與我們討論能不能成為高收入國家、什么時候邁入高收入國家門檻相比,更重要的是要集中精力把經濟發展好,把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提高,推動經濟提質增效,邁向高質量發展。”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