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我的科幻電影夢
葉永烈:我的科幻電影夢
在國家尚未富強的年月,拍攝科幻電影,只是遙遠、美麗而奢侈的夢。
科幻電影最近熱了起來,使我憶及曾經的科幻電影夢。這要從我的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改編電影說起。
《小靈通漫游未來》在1978年出版,印了300萬冊,風行全國。我的老朋友、資深電影人王云縵從北京出差上海時找我,以為《小靈通漫游未來》是改編電影的極佳原著,商議改編之事。我答應了。不過,在電影廠工作多年的我擔心,依照中國當時的電影技術水平,恐怕拍不了這部需要大量特技的電影。
王云縵是個熱心人。他在北京電影制片廠物色到一位年輕編輯,為改編《小靈通漫游未來》執筆。他便是梁曉聲。當時,梁曉聲尚未在文壇顯山露水。
1979年3月上旬,我經錢學森批準,得以進入北京中國航天訓練基地采訪,寫作《載人航天》電影劇本。王云縵來車,接我前往北京電影制片廠。這是我第一次與梁曉聲見面。我們仨終于聚首,一起討論《小靈通漫游未來》的改編構想,商定影片的名字叫《小靈通漫游未來》。王云縵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電影劇本務必抓緊,以求在1979年第6期《電影創作》雜志上發表,這一期是兒童電影專輯。
梁曉聲是個快手。他日夜兼程,手執自來水筆在300字一頁的方格稿紙上疾書。4月9日,梁曉聲完成電影劇本《小靈通漫游未來》的初稿。經過我們仨討論之后,梁曉聲改了一稿,就定稿了。劇本在1979年第6期《電影創作》雜志上刊出,編劇署名為“葉永烈、梁曉聲、王云縵”。
著名導演謝添對《小靈通漫游未來》電影劇本極有興趣,因為他拍過兒童幻想片《小鈴鐺》,很想拍《小靈通》。但是看了劇本之后,謝添說,光是小靈通的座駕“飄行車”,就難倒了他,因為水滴形狀的“飄行車”,外殼全透明,能夠在天上飛、水上飄,按照那時中國電影的特技水平拍不出來,更何況未來世界的種種奇跡也使他感到棘手。謝添還擔心拍攝成本太大,承受不了。這樣,拍攝《小靈通漫游未來》的計劃只好擱淺。
科幻大片拍不了,“小打小鬧”總行吧。我決定自己擔任導演,拍一部半小時的“科幻小片”。我小心翼翼地以電影的眼光審視中國的科幻小說,看中了1956年《中學生》雜志連載的于止所寫的科幻小說《失蹤的哥哥》。原因之一是故事有趣,富有喜劇色彩,適合少年兒童觀看:哥哥誤入冷藏庫,失蹤了。若干年后,當冷藏庫大修的時候,發現這冰凍的孩子。經過紅外線快速升溫,孩子復活了,發生了弟弟的年紀以及個頭大于哥哥的一系列趣事……原因之二是從電影導演的角度考慮,人物不多,場景簡單,沒有多少特技,成本不高,適宜于低成本拍攝。
于止是誰呢?他是葉圣陶長子的筆名。我在北京葉圣陶所住的大院里拜訪過他。他告訴我,于止取義于成語“止于至善”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