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TMT企業成長 澳洲電信投資蓄力而發
科技驅動創新,技術賦能產業。新的商業環境與技術條件的變化會產生新的品類和商業模式,而不懂技術創新思維的企業則會被時代洪流所淘汰。也正因此,從學術界到商業界,大佬們無不感嘆代表未來圖景的奇點已至。
近期,一家擁有硅谷基因的創投機構——澳洲電信投資,憑借著優異的投資表現走入了大家的視野。他們單期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共有4家公司實現IPO,另有11家被高回報收購,其在中國的經典投資案例,有搜房和汽車之家等消費互聯網巨頭,也有優必選、肇煜宏泰、佳格天地、Hypereal、大猩猩科技等技術驅動賦能產業的明日之星。
移動互聯網歷經十年飛速發展,已高度普及,數據體量也隨之實現爆炸式的增長,各大巨頭紛紛通過“價格補貼戰”成為通用的用戶界面、掌控高質量數據源;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領域亦硝煙起,紛爭興,唾手可得的廉價人工與開源算法模型給創業者與投資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歷經近半個經濟周期的戰略性虧損,巨頭與初創企業已經開始逐漸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所謂創新,必須深度挖掘整合碎片化數據,推敲背后的邏輯與有效性,并將其的商業價值沉淀至應用場景,即消費端。
如今,自然語言分析與人臉識別已經在零售、教育、醫療、金融落地生根,企業也開始主動擁抱趨勢,逐步解鎖智能獲取、分析、服務客戶的新能力。一個又一個讓人應接不暇的“風口”被平倉,對實體經濟的真正助推成了檢驗獨角獸的試金石。
對于專注于TMT行業的創投企業來說,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在廣闊的范圍中準確搜尋到渴求差異化產品的細分藍海市場。對此,澳洲電信投資中國主管合伙人卜君全(Chris Pu)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未來可以密切關注四個領域:企業軟件和服務、人工智能和數據平臺、移動互聯新場景以及消費分級。
在解決了“投什么”這個問題后,創投機構面臨的又一個難關就是“怎么籌”。當行業大佬也頻頻高呼資本寒冬到來之時,澳洲電信投資擁有老牌全球化背景母基金背書的屬性給予了其自身不小的幫助。
據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行業完成募資規模為544億美元,同比下降30%,環比下降25%。而將人民幣基金與美元基金拆分來看,不難發現,“募資難” 現象主要存在于人民幣基金中,上半年完成募資額較去年同期暴跌超40%;美元基金不降反升,甚至達到了去年同期翻倍的規模,可謂一枝獨秀。澳洲電信投資在這場資本寒冬中有能力和決心為被投企業披上厚實的外衣。
因其獨到的眼光而獲得老牌國際母基金的青睞之外,卜君全可以說是澳洲電信投資深耕中國的又一張好牌。
作為澳洲電信投資中國團隊的領導人,卜君全的履歷亦十分優秀,其轉戰中國創投市場之前曾在硅谷的一家風投基金服務,后加入英特爾、澳洲電信等全球一流企業的創投部門。專注VC投資長達20余年,穿越了兩個風險投資周期的卜君全成功投資了一批橫跨中美的高潛力新創企業。在澳洲電信投資從澳洲電信分離之后,他繼續帶領著原班團隊專注賽道研究,精準把握具有護城河效應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反哺全球戰略資源,長期持有直至上市。
2016年,卜君全作為澳洲電信大中華區主管合伙人帶領團隊參與了七牛云存儲服務公司的融資,在投后管理期間,利用已建立的云和網絡基礎設施以及其龐大的業務網絡資源,發起了戰略與商務相關協作。同年,參考美國團隊已投資項目的相關軌跡,澳洲電信投資了為國內企業客戶提供線上通訊服務的容聯云通訊,至此打響了澳洲電信投資在國內企業軟件服務領域的名氣。
中國市場對創新求變的強烈內驅力,源于中小企業對效率提升和消費者對智能服務的渴求。當自主可控的渴望插上了科技翅膀,未來的中國本土將誕生更多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風口與否,戰鷹都會自由勁舞,叱咤藍天。對于澳洲電信投資等立志于扎根中國、深度布局科技創新企業的創投機構來說,一個最好的時代即將開始。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