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終點的列車》:文學的“向內”與“務虛”
中新網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 高凱)“不是‘異化的人’也不是‘被動的人’,就是‘人’本身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無論社會怎樣發展,人對周圍環境、對世界的適應過程都應有人記錄!比绱说膭撟鞒踔,決定了李飛熊頗為不同的作品《沒有終點的列車》。
《沒有終點的列車》講述的是當下,在這樣一個大時代,中國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進發展,而在其中的人們也經歷著速度帶來的悲歡離合,欣喜與迷茫,一切都在飛速前進中,真正的認識與體味變得近乎奢侈??在《沒有終點的列車》中,李飛熊正是努力進行一場“向內”,“務虛”的審視與思考。
李飛熊直言,《沒有終點的列車》是“向內”的,這個“內”指的是內心、內在的精神生活。小說中的主人公是“務虛”的,是個為了實現自我不斷追求的人。
作品圍繞三段愛情故事展開:一見鐘情的異地戀、無疾而終的校園戀、激烈詩意的跨國戀,每一種感情都為人物形象的刻畫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飛熊表示,他創作的初衷是希望在當下的環境中,不是“異化的人”也不是“被動的人”,就是“人”本身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無論社會怎樣發展,人對周圍環境、對世界的適應過程都應有人記錄,而他想成為這種記錄者,既為成全自己的文學情節,更為發起更多的人來關注對社會的探討、對人性的發掘。
文藝評論家李明泉認為,《沒有終點的列車》表現出作者對人生方向、價值觀的思考。三段愛情故事為線索的結構方式,讓這部小說的閱讀感受十分獨特,借幾對年輕人的感情生活展現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憧憬與掙扎。這些都給了當下年輕人很好的借鑒。
《沒有終點的列車》力求通過小人物的命運展現大時代的變遷。作品中的7個年輕人,在故土與夢想之地北京之間尋找心靈家園,在過往與未來中尋找自我,他們充滿熱望,卻又十分迷茫。
《沒有終點的列車》的獨特之處在于,將筆觸深入到當下年輕人的心靈深處,對其微妙而復雜的感觸進行了生動的描摹,而這種描摹所具有的關懷意義值得關注和珍視。(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