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大講堂》:微眾稅銀打造服務實體經濟新業態
8月15日晚,CCTV-2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播出主題為《如何精準施策,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專題節目,當期節目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圍繞融資難的原因、系列政策組合拳的成效、落實政策從何做起以及中小企業苦練內功提高競爭力做深度解讀。
在現有的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數量龐大,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增加、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小微企業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比例與對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貢獻率錯位的難題長期存在,也受到了社會及國家相關部門的廣泛重點關注。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的原因,也有金融機構的資金投向和風險偏好變化等外部原因。節目中,李子彬會長在談到“落實政策我們可以先從哪里做起?”時,強調要“發展普惠金融和金融創新”。微眾稅銀作為典型的服務實體經濟、創新金融產品和新業態的科技型征信企業,在節目中被李子彬會長作為示例。
微眾稅銀作為一家大數據征信公司,一直致力于建立小微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的有效聯系,減少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幫助銀行有效獲取客戶和控制風險,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從征信企業的角度,分析小微企業經營情況需要有效的信用展現途徑和豐富、真實的信用數據,通過企業授權,微眾稅銀依法合規地采集企業納稅行為和涉稅數據,很好地滿足了這一要求。
為了向合作方提供更可靠、更高效、更豐富的征信數據,微眾稅銀打造了一套先進的大數據系統,形成了高效穩定的數據作業平臺。這套系統可將業務鏈條中的各個環節和相互間的關系,映射成對數據集、數據系和處理邏輯的管理,通過對數據流程的創建、組合、調度和監控,將業務流程管理轉化為數據流程管理,以實現對征信需求數據的快速響應。
從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根源出發,微眾稅銀通過數據篩選、挖掘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尋求解決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有效途徑。以涉稅數據為核心,結合工商、司法等數據全面分析企業經營情況,逐漸形成公司特有的“以稅定信”和“互聯網+大數據”的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微眾稅銀大數據風控和大數據征信的創新應用備受市場青睞,在全國范圍內已先后與工、農、中、建、交等國有銀行,光大、平安、招商、興業、廣發等股份制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廣東華興銀行等城商行,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銀行開展合作,合力打造小微金融產品,依托線上化、自動化、批量化的實時征信服務,大大提升銀行風控能力,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服務覆蓋區域GDP占全國的91%,小微企業數量占全國的93%。為超過150家金融機構提供大數據征信、風控等金融科技支持;為超過400萬戶中小微企業提供免費“稅銀服務”,涵蓋生產制造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等中小微企業;合作銀行累計向中小微企業放款超過2500億元。(數據截至2019年5月底)
微眾稅銀將繼續以征信和風控為基礎,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深挖企業大數據應用價值,為商業機構、政府部門等提供“公正、專業、安全、高效”的征信和風控服務。為千萬企業用戶提供一站式平臺創新服務,讓企業信用發揮商業價值,助力企業的健康發展。
未來5年,將逐步擴大產品矩陣,建立完整的企業征信生態體系,最終實現:全國省市業務全覆蓋、各類金融機構全合作、服務中小企業破千萬。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