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首頁  產后月子  產后恢復

產業扶貧注入科技動力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8-27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咕咕咕、咕咕咕”……一大早,伴隨著白鴿的陣陣叫聲,河北省阜平縣王林口鎮寺口村的硒鴿健康產業園內,已經脫了貧的王建華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清理鴿舍、給鴿子喂食、學習乳鴿孵化技術,王建華干得格外認真。“以前想脫貧沒門路,聽人說養水貂掙錢,不懂技術賠了個光,F在好了,我在這里打工,不光能掙到錢,還能學技術,日子更有奔頭了!”

  這是國家鴿業科技創新聯盟在河北阜平的精準扶貧項目,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搭建起“科技聯盟+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的產業鏈條,助推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盡銳出戰,專家幫扶激活產業發展新動力

  國家鴿業科技創新聯盟助力產業脫貧是全國農業科教系統的一個縮影。

  “肉鴿養殖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占地少,尤其適合以山區為主的集中連片貧困區。按照一般家庭養殖數量1000—2000只,平均45天出欄一批的速度,一年的純利能達到6萬元以上!眹银潣I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秦玉昌介紹。據統計,當前全國肉鴿市場需求量約為每年6億只且不斷增長,肉鴿市場潛力很大。

  然而作為新興的養殖產業,肉鴿品種依賴進口,育種技術落后,生產模式單一,產業規;、科技化程度較低。國家鴿業科技創新聯盟集聚了全國優勢科研資源,旨在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成立之初,就把科技產業扶貧作為重點工作,并在我國北方貧困山區大力推廣。阜平首家硒鴿產業富民示范項目全部投產后,每年可向全國市場供應優質種鴿60萬對,富硒乳鴿1000余萬只。

  治病找病根,扶貧要找“貧根”。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存在良種缺乏、品質不優、產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農業農村部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組織全國農業科研力量,找準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存在的科技瓶頸問題,提高產業扶貧實效。

  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位于四川西南部大涼山腹地。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助力,將苦蕎發展為當地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蒲腥藛T建立起州、縣、鄉三級良繁體系,良種覆蓋率顯著提高,改變了過去撒播、不施肥、盲目施農藥的粗放種植模式,帶動全縣10萬畝春蕎單產由原來的畝產10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目前,苦蕎產業已成為美姑農業支柱產業,一座座彝家村寨結出了科技扶貧的碩果。彝族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瓦吉瓦”(好得很)!

  為產業扶貧注入科技動力。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組織全國農業科教系統12萬名科研教學人員、54萬名農技人員,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在全國832個貧困縣組建了4100多個產業扶貧專家組,切實增強了貧困地區農業產業質量效益、貧困群眾致富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精準服務,“手把手”教會貧困群眾致富技術

  “從豬圈改造、后備母豬選種到防疫治病,李站長一年跑我家十幾次,脫貧致富有指望了。”安徽省霍山縣漫水河鎮養殖戶周佩傳感激地說。李站長大名叫李炳武,是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的站長,也是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普通一兵。霍山縣特產的壽霍黑豬生產歷史悠久,不少貧困戶看到養黑豬有賺頭,但又怕養不好。李炳武就和同事結對幫扶,“手把手”教會貧困戶養殖技術。

  貧困地區農業產業要持續發展,離不開有效的技術指導服務。2016至2018年國家累計投入16.4億元,支持全國貧困縣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實現了貧困村農技服務全覆蓋。廣大農技人員風里來、雨里去,熱心指導、精心服務,為近年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一支沉得下、用得上、盯得住、幫得實的農技服務“鐵軍”。

  農業農村部還會同財政部在貧困地區實施了特聘農技員計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選聘了3000多名業務技術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作為特聘農技員。特聘農技員的指導針對性強、帶動作用明顯,深受地方政府和貧困戶的歡迎和認可。

  “我們農民就喜歡像張老師這樣的土專家,能幫我們脫貧致富。”陜西省延川縣賈家坪鎮劉家河村村民李水生,靠大棚種植脫了貧,他最感謝的就是延川縣特聘農技員張海峽。在很多貧困戶眼中,張海峽就像“活財神”。人工授粉有啥技巧,移栽怎么講求深淺,看似簡單的技術卻非常實用。在張海峽的指導下,賈家坪鎮的貧困戶試種甜瓜都獲得了豐收。

  培育有致富能力的農民是解決貧困的長久之計。農業農村部加強對貧困地區農民教育培訓支持力度,2017年以來,農民教育培訓圍繞產業扶貧累計投入近17億元,面向扶貧帶頭人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展開培訓。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科技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和關鍵因素,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全國農業科教系統將繼續充分發揮貼近農民、靠近農村的優勢和特色,將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好的科技服務送到貧困地區,助力產業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26日 19 版)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