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首頁  產后月子  產后恢復

泰禾:大象轉身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9-06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政策收緊、行情波動的2019年,房地產市場新一輪洗牌已經發生,一些房企已陷入流動性風險。而泰禾這樣體量的“大象”,卻在未雨綢繆,尋機改寫行業格局。

危即是機,靜待轉機。

2001年3月,57歲高齡的任正非在柏林兜了一圈后,深受啟發。回國后,在企業內刊上發表了一篇《華為的冬天》,成為警示危機的代名詞。

也是在這篇文章里,任正非說出了那句醒世名言,“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

居安思危的任正非卻認為,“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隨后,他以力挽狂瀾的姿態,在華為內部掀起了一場籌備“過冬”運動。

任正非“過冬術”異常高明。一方面,處置資產,保持現金流,將華為電氣(后更名為安圣電氣)100%的股權以7.5億美元賣給了美國艾默生。另一方面,加強合作,先后與3COM、西門子等牽手,成立合資公司,做大做強主業。

而今,類似的故事在地產圈上演,泰禾集團(000732.SZ)算是一個代表案例。

一方面,近一年多來,泰禾的系列調整動作,與華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兩家公司的創始人具備非常強的危機意識和過人的膽識,能審時度勢進行“轉身”,并根據時局不斷調整戰略。

在今年6月的泰禾媒體交流會上,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至少3次提到了向華為學習。

融則兩利,合則共贏

在政策收緊、行情波動的2019年,房地產市場新一輪洗牌已經發生,一些房企已陷入流動性風險。而泰禾這樣體量的“大象”,卻在未雨綢繆,尋機改寫行業格局。

早在去年,泰禾就基于對外部環境收縮的前瞻性判斷,開始主動調整節奏。2018年8月的內部會議上,黃其森強調,“我們要將步伐慢下來,踩得更扎實,寧可犧牲規模,也要把公司管理和人才夯實到位。寧可少一點,也要精一點;寧可慢一點,也要好一點。”

當房地產行業都講業績、沖規模、拼速度的大背景下,黃其森敢做這樣的調整,決心難能可貴。這對于沒有做好準備的企業而言,可能是致命打擊,但對于泰禾來說,反而是一次自我革新。

當然,大象轉身并非易事,體量越大越敏感,泰禾彼時的“降速”,也引起了外界的種種非議。可事實卻證明,黃其森“慢即是快”的打法確有其效,據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泰禾2018年銷售1303.4億元,排名行業20名,同比增長30%。

時間進入2019年,泰禾準確判斷時局,制定了“淡市”下的生存發展策略。黃其森在公司內部會議上反復強調,泰禾要盡快從“粗放經營”向“精細管理”轉變,要追求“有利潤的回款”,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合作”成了這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發展的主基調。

雖然合作開發已成行業常態,但是對于剛開始探路項目開放的泰禾來說,每一次項目層面的股權合作,總會被輿論熱議,質疑為“資金鏈緊張”、“賣子求生”,似乎它已經處于風雨飄搖的境地。

據樂居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泰禾已經出售了南昌、杭州、章丘、福州等多個城市項目公司的股權,轉讓給了以世茂為首的合作方,總交易對價超過百億元。

眾人拾柴火焰高。泰禾方表示,選擇利好公司發展的合作,分散股權可以加快回籠資金,改善資金狀況,加快周轉,并非“求生”。接下來,將更包容、更開放,在不影響到全盤的情況下,可以輸出品牌、小股操盤等。

誠然,開放合作可以取得1+1>2的“伙伴效應”,將給泰禾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而今,引入合作方,取長補短的策略亦見效,股權轉讓確認投資收益高于上年同期。2019上半年,收回投資的現金金額達到了19億元,去年同期僅有3.6億元,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收到的現金凈額為23億元,去年同期僅有4078萬。

主動調速,收斂自如

五六年前,泰禾在地產圈生猛異常。彼時,“黑馬”、“地王”是外界對泰禾的第一認知,它被扣上了“冒進”的標簽。

2012-2014年,泰禾出手800億買地,不乏地王。北京出10塊地,泰禾就能拿7塊。與黃熟稔的任志強曾點評,“老黃有點瘋”。

然而黃其森并非“拍腦袋”,而是在對國家戰略的預判和經濟發展趨勢的洞察基礎上。泰禾是較早踩中中國城鎮化和都市圈發展趨勢的房企,戰略最清晰、最堅決、不動搖:只去一、二線,不去三四線。其背后的邏輯是:中國最有潛力的消費群體是4億中產階級,他們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

以如今烈火烹油的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子,黃其森早在2015年就戰略性進入,并且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在灣區8個城市做到11個項目,總貨值價值千億。

風物宜長放眼量,大規模拿地和后續幾年銷售業績的釋放,帶動泰禾實現跨越式發展,2017年泰禾跨入“千億元俱樂部”。

也是在那個時候,以敬畏市場為上策,黃其森果斷叫停了公開市場拿高價地的動作,轉為收并購降低拿地成本。

2019年上半年,除了沒有在公開市場拿地,泰禾還采取審慎的土地投資策略,并且對不符合公司發展要求的已收購項目進行全面梳理。此外,它將提高周轉、加強現金回款作為財務管控的重心,欲通過加快項目周轉、縮短開盤周期、嚴格考核項目回款等管理措施,不斷精修內功,做強主業。

泰禾在戰略上能如此收放自如——擴張時有冒險精神,收縮時毫不猶豫,源于其底氣十足的土地儲備。

目前泰禾待開發項目8個,土地面積200.72萬平米,計容建筑面積209.25萬平米;在建項目64個,土地面積984.63萬平米,計容建筑面積1637.06萬平米;在售項目63個。公司目前在全國29個城市,擁有90余個項目。以其目前的開發銷售節奏,現有儲備貨值也足夠開發三年。

就在半年報發布的這一天,泰禾向外透露了一條重要信息:泰禾將在今年三四季度適當重啟新增土地投資,補充土儲。但其拿地也有明確原則:依然謹慎,頂多增加西安、重慶和成都;量入為出,看回款情況;鼓勵小股操盤,合作拿地。

拔云見日,指標向好

峰回路轉,籠罩在泰禾頭頂的陰云也逐漸消散。日前,它亮出了2019年上半場的戰績,營業收入同比增加14.3%,至145.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凈資產和凈利潤實現“有質量的增長”,凈資產規模達367.6億元,環比增長15.3%,歸母凈資產216.9億元,環比增長17.5%。凈利潤同比增加15.2%,至15.7億元,歸母凈利潤15.6億元,同比上漲58.8%。

樹大招風。“負債”一方面是泰禾撬動規模的利器,一方面卻使其一直飽受行業爭議。

在今年伊始,泰禾及時踩剎車、去杠桿。從半年財報數據中亦可看出,泰禾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它是TOP30房企中,凈負債率改善幅度最明顯的。

泰禾資產負債率較2018年末下降2.28個百分點,至84.60%;凈負債率較2018年末下降126.16個百分點,至258.69%;同時,有息負債大幅減少,2018年末是1376.2億元,2019年中為1104.0億元。上半年償還債務支付現金達338億元。

據透露,到今年年底,泰禾需要償還的到期債務實際上已經大規模減少,按照公司目前的銷售和回款足以應對。

在《華為的冬天》最后一句話是,“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在任正非看來,華為的棉衣就是現金流。

而在黃其森看來,房企的生死線也當屬現金流。半年報顯示,泰禾經營性現金流凈額2018年中期為-5.2億元,2019年中期不僅扳回正值,還大幅增加至202.2億元。經營性現金凈額的大幅提升,表明回款率在穩步提高,其自身造血能力穩步增強,安全邊際在不斷擴延。

在形勢不明朗的上半年,房企能夠獲得調升評級,著實不易。6月30日,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上調泰禾集團評級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其調整主要基于泰禾實施的積極流動性管理方案。

今年以來,房企融資渠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收緊。上半年,泰禾對100多家合作的大小金融機構集中梳理,通過債務置換的方式,最終確定20多家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這個調整,給了泰禾融資更大的保障。

下半場的人才培養和產品為王

企業的轉變,始于人的轉變。

“自我批判”是任正非以及華為內部特別看重的品質,它不光包括對個人進行自我批判,團隊組織也需要進行自我審視。

黃其森經常在公開場合中提及,“要向制造業學習,比如華為”,他善于自我批判,也善于將學到的東西應用到泰禾業務發展中。

“高管出走、人才流失”是過去一年多,黃其森很大的“痛楚”,他坦言“泰禾戰略是大學生,管理是小學生。”事實上,縱觀千億級房企的成長路徑,“人才流動”是其必經的“青春期”躁動。

好在與陣痛、躁動伴生的,是自省后更加清晰的認知。今年泰禾將管理升級和人才培養提上重要戰略議程,在“組織架構”上動了一次大手術,實現“精總部強區域”,激發團隊的狼性和斗志。

黃其森曾透露,過去是四級管控體系,即總部-區域-城市-項目,現在變為二級管控,即總部-區域,今后把更多決策權放到一線去,“讓在一線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作戰”。關于如何精總部,泰禾將采取總部員工下沉到區域的方式,目前這一計劃已經完成。

而黃其森本人今年主要抓的就是“看人閱人”。他深諳企業發展太快而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已經明顯拖慢了泰禾的進取步伐。他希望用時間和信任感來形成一個更穩定流動性更低的團隊,并誓言“要以一流的薪酬吸引一流的人才,創造一流的業績”。

6月底,泰禾放緩了大規模對外招聘,加強人才內部培養和挖潛,以后會以內部推薦、內部提拔為主培養人才,以此來提升團隊的成長和穩定。

行業的規模紅利釋放殆盡之后,趨勢化機會將會越來越少,結構化機會仍存。在此背景下,產品力將成為華為等制造業乃至地產行業競爭的核心戰場之一。

在地產圈內不乏常言及產品力的房企,但將其做到“綱舉目張”的戰略層面者鳳毛麟角。泰禾則是其一,它以產品為基石深造企業發展“護城河”。

院子系豪宅是泰禾“走南闖北”的利器,也是成就其規模發展的拳頭產品,它還演繹出大院系、園系、府系等以新中式為主的豐富產品體系。目前,泰禾在全國23個城市擁有45個院子項目。

在行業內,泰禾院子已成為現象級文化符號。業內的共識是:講高端豪宅,必講院子;講新中式,必講泰禾。

18年前,華為毅然“轉身”,躲過一次次危機;18年后,泰禾亦步亦趨。只不過,這只“大象”不僅轉身,并且依舊在跳舞。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