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素養提升路漫長 “健康科普行動”呼吁醫務人員投入科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26日訊(記者 朱國旺)2016年11.58%、2017年14.18%、2018年17.06%……近年來,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呈現穩步提升態勢,但要在2022年和2030年分別達到22%和30%的目標,健康知識的普及仍要不斷加強。在9月25日啟動的“健康科普行動”中,與會者表示,推進健康知識普及行動,關鍵是做好健康知識的通俗化、大眾化,需要醫務人員等力量的積極參與。
健康素養促進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已經成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重要指標。
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行動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比例要分別達到22%和30%。國家衛健委宣傳司王冀處長指出,要充分認識提高城鄉居民在預防疾病、緊急救援、及時就醫、合理用藥、應急避險等方面的認知和技能,努力幫助廣大居民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健康知識普及行動,關鍵是做好健康知識的通俗化、大眾化,讓老百姓能夠看得懂、記得住?破招袆又幸訌姸喾胶献,把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作為樹立新健康觀的重要手段,鼓勵醫務人員投入健康科普創作,為推進健康中國行動貢獻力量。
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逐年升高,進步顯著,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中國科協科普部白希部長表示,我們未來要用30年趕上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必須動員9100萬科技工作者共同投入這項事業才有望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醫療領域公眾健康素養的提高,需要百萬專業醫師的積極投入,面向社會宣傳健康知識和健康觀念。
醫學科普工作對提高基層醫師診治水平和宣傳普及健康知識也有著重要意義。中國醫師協會楊民副會長表示,開展醫學科普工作,第一要努力提高基層醫師的醫學水平和技術水平,第二要開展好醫學知識向廣大人民群眾的普及宣傳。醫學科普工作中,應該針對基層醫師和全科醫師編寫專業的教學課程,提升基層醫師的診治水平和科普水平,改善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現狀。通過醫師水平的提升,生產制作優質的科普內容,努力實現大眾健康認知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健康科普行動”啟動儀式由科普時報社、中國科普網主辦,北京醫師協會、百度聯合主辦,慈誠醫療承辦,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提供支持。其中北京醫師協會會員匯集首都各醫院11萬醫師,為活動開展提供強大知識資源。
據科普時報社社長尹宏群介紹,開展健康科普行動目的在于宣傳貫徹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行動精神,整合專家力量和媒體資源,傳播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和健康文化水平。通過科普時報社和中國科普網等媒體網絡平臺,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的健康科普活動,努力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質。
會上,科技日報社科普傳播中心副主任王飛宣讀了“健康科普行動”倡議書,從科普內容的生產、審核、傳播等方面號召醫療行業從業者與媒體等社會機構聯合起來,積極參與到科普行動中,共同推動“健康科普行動”順利開展。隨后,“健康科普行動”發起機構代表現場共同簽署了倡議書。
在所有參會人員的見證下,參與儀式的領導共同點亮了“健康科普行動”啟動屏,并現場為北京佑安醫院原院長李寧等科普專家代表頒發了“健康科普行動科普專家”聘書。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