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醫:傳統醫藥煥發現代生機
近年來,中央下發多項政策推動中醫藥發展,被外界視為我國中醫藥產業將迎發展規范下的加速期。其中,作為中醫藥重要組成部分的民族醫藥也站上發展的風口。近日,記者在《致敬國醫國藥 傳承民族智慧》系列報道活動中了解到,目前蒙醫藥已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蒙醫藥文化為依托,吸引了不少國外患者前來就醫。同時,還開展面向蒙、俄等毗鄰國家地區的衛生交流活動,簽訂醫、教、研等方面的合作協議。2012年至2018年,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接受來自蒙古國、俄羅斯、新加坡、孟加拉國、瑞士、日本等國家的國際患者逾5萬名。
醫療服務:立足本地,中蒙合作
在蒙醫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國際蒙醫醫院在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是傳承和創新、傳播和發揚蒙醫藥的重要場所,成立于2012年4月,是一所以蒙醫藥醫療為主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急救、制劑為一體的現代化三級甲等蒙醫醫院。作為全國蒙醫龍頭醫院,國際蒙醫醫院已與全區120家醫院建立蒙醫中醫醫療聯合體,牽頭建立的蒙醫中醫遠程醫療協作網已覆蓋全區100所蒙醫中醫醫院,在實現國內遠程醫療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國際遠程醫療。
目前,國際蒙醫院借助其診治的“民族傳統優勢”和對外合作平臺的“國際性特點”已經與蒙古國在科研、教學和聯合救治等領域有諸多合作,合作成果體現在兩國傳統醫學救治上,取得不錯的社會效益。此外,國際蒙醫醫院定期在蒙古國的義診、巡診極大促進了蒙古國民眾對傳統醫學的認同度,蒙古國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將蒙醫藥納入到全面健康保健體系。
事實上,中蒙兩國合作發展的計劃也在不斷深化。據了解,內蒙古道然醫館醫院有限公司在多次對蒙古國烏蘭巴托市實地考察和調研基礎,于2017年底籌備建立蒙古國道然“中蒙傳統醫療中心”。2018年初,蒙古國道然公司并購Sersandimed醫院,完成股權分配等各項工作。經過近一年的試運營,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經雙方協商,在2019年,中蒙建交70周年之際,將正式掛牌營運。
目前中蒙蒙醫對外交流合作已被納入《中蒙戰略伙伴關系中長期發展綱要》,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展,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方先后與蒙古國教科文體部文化藝術廳、蒙古國政府執行文化藝術局、蒙古傳統醫學研究中心等單位多次溝通,達成共識,即在中蒙合作機制的框架下,中蒙兩國聯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內蒙古自治區“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范麗君認為,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于保護瀕臨失傳的特色診療技術、方法,有助于保護傳承人的社會功能和地位,有助于提高全社會對蒙古醫學及其文化的認知,有助于守住蒙醫藥的文化根基,對于傳承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醫藥創新:二次開發,不斷推進
目前國內民族醫藥行業中,蒙醫藥在文化與學術傳承、文獻整理、歷史資料整理方面走在前列。但創新方面,由于蒙醫藥底子薄,投入少、高端人才缺乏,蒙醫藥的現代化研究還很滯后。當前,蒙醫藥乘著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大力發展中醫藥、蒙醫藥的東風,在基礎研究、標準化研究、人才培養以及臨床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近年來,蒙奇藥業有限公司響應國家大力發展民族藥的號召,全力以赴開展蒙藥創新、蒙藥的二次開發等相關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7-2018年,蒙奇藥業與國家級中醫心血管病研究基地山東中醫藥大學的團隊合作,開展了一系列關于清血八味片藥效學研究。清血八味片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藥效學研究是中蒙藥研發創新中的重要環節,借助現代的分析技術,將藥物組方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有助于清血八味片品質的穩定和提升。在清血八味片降血壓降血脂藥效學實驗結題發布會上,內蒙古蒙奇藥業有限公司與內蒙古醫科大學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雙方合作方向為新蒙藥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將高校先進的實驗儀器和技術優勢與企業科研人員合作進行技術攻關、蒙藥經典方劑傳承與創新,大大提高了企業技術的有效創新,為蒙藥的傳承創新提供創新動力及支撐。
在清血八味片降血壓降血脂藥效學實驗結題發布會上,山東中醫藥大學蔣海強教授表示,我們要建立對中醫藥療效方面的自信,在療效自信的基礎上,采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使它的物質基礎能夠明晰,作用機制能夠清楚。最終為人們身體健康服務。蒙醫藥要加快質量標準建設,要系統吸取當前先進的科研成果為蒙醫藥所用,提高蒙醫藥科技含量和臨床價值,實現對蒙醫藥的二次開發。
產業發展:多方努力 前景可期
目前,蒙醫藥已經輻射到中國大部分省市地區。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包括內蒙古各盟市出臺了許多支持蒙藥產業發展的政策。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蒙醫事業得到跨越式的發展,政府在各盟市、旗縣建立蒙醫醫院,滿足人民的健康需求,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提供蒙醫藥和其他相關專業就業崗位,對社會穩定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成為我國少數民族醫療事業發展的模范。類似措施的實施,對發揮蒙醫藥的特色優勢,統籌推進蒙醫藥整體發展,推動健康中國、健康內蒙古,有著重要的意義。內蒙古財經大學商務學院院長許海清認為,隨著養生保健旅游文化等等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實現產業的融合,給蒙醫藥產業發展以及國際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他指出,在未來,蒙醫可以嘗試“三多一全”,即多產業、多主體、多平臺、全鏈條的發展模式。
首先是多產業,即要與旅游、健康、文化、互聯網等產業進行融合。目前來看,蒙醫產業主要集中在治療方面,與健康養生、養老、藥膳、食療、旅游等產業的融合度還比較低。隨著“互聯網+”不斷深化,互聯網與中醫藥的融合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平臺提高中醫藥產業效率,促進蒙中醫藥與現代技術的融合。
其次是多主體。企業、政府、科研院所、中介組織、媒體等共同推動產業發展。蒙醫藥在發展過程中,除了企業積極參與之外,政府通過政策、體制機制的創新,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協調,促進國際合作。另外,科研院所可以推進科研成果的合作和共享,媒體的宣傳推廣則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
第三,多平臺推動產業交流。國家、自治區、地級市多層發力,舉辦學術論壇、會議,利用這些平臺匯聚了企業、官員、專家、學者,共享成果,規劃未來,共同為蒙藥產業的未來獻計獻策。
第四是全鏈條,通過將蒙藥材的種植、加工、生產以及包裝銷售和醫療服務機構等環節打通,上中下協力解決目前產業發展過程當中失衡的問題。內蒙古自治區國際蒙醫醫院創新蒙醫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特格喜白音也表示,蒙藥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動,需要有相應的政策保障,需要有特殊的融資渠道。通過建立創新蒙藥內蒙古自治區工程實驗室,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能最大可能地吸引蒙醫藥專家和蒙醫藥及相關專業的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整合蒙藥資源、小型蒙藥生產單位及企業,建立和完善蒙醫藥行業的各項質量標準,從而推進蒙醫藥的產業化發展。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