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揭牌 逾500件展品述說海絲同源信俗
中新網福州10月19日電 (記者 劉可耕)位于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的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19日舉行揭牌儀式。
海內外嘉賓共同參觀設于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內的海絲同源信俗博覽館。 記者劉可耕 攝海絲同源信俗博覽館展出500多件展品吸引參觀者。 記者劉可耕 攝當天,出席揭牌儀式的海內外嘉賓共同參觀設于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內的海絲同源信俗博覽館。博覽館共分“緣起茶路”“源遠流長”“海納百川”“鄉音未改”“萬法歸宗”“一脈相承”“未來可期”七個篇章,展出“海絲”沿線國家、地區與中國同根同源的信俗類展品500多件。
海絲同源信俗博覽館展出的一件清代道袍吸睛。 記者劉可耕 攝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楊曉翔表示,與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毗鄰的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通過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同源信俗類展品展示,進一步見證“海絲”沿線國家與地區的許多信仰民俗源自于中國,生活在海外的廣大僑胞文化同根,信俗同源。
一名女性觀眾用手機拍攝展品。 記者劉可耕 攝博覽館展出的“緣起茶路”篇章通過文獻、實物講述福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樞紐城市的茶葉貿易悠久歷史,閩臺商貿歷史密切相關的祈福信俗,吸引觀眾觀看。
美國福州同鄉總會會長王忠義觀看展品。 記者劉可耕 攝在“海納百川”篇章展區前,展出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土地拿督公”最為引人注目。據該博覽館主任錢穎曦介紹,以前的“拿督”逝世后,會被稱為“圣跡”供奉,祈求他能夠庇佑地方安寧。后來華人把“土地公”信仰帶到了東南亞以后,和新加坡、馬來西亞這邊的原生“拿督”信仰與服飾文化相結合,從而形成了身穿中國傳統服飾、戴星月帽的“拿督公”形象。
美國福州同鄉總會會長王忠義說,福州祖輩先民循海上絲綢之路飄洋過海去到海外打拼的歷史悠久。通過這個展覽,可以激發年輕人將優秀的傳統信俗文化予以傳承。
海絲同源信俗博覽館展示“土地拿督公”等展品,引人注目。 記者劉可耕 攝“福建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保存有大量的信俗文化遺存,內涵豐富。應該予以充分挖掘、整理并予以發揚光大。”福建省道教協會會長謝榮增說。(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