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行業亂象該如何“整形”?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6日訊(記者 吳佳佳)近年來,我國醫美行業發展迅速,同時醫美市場也存在從業資質參差不齊、假貨橫行、虛假宣傳等亂象。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已經躋身全球醫美市場第二位,且醫美產業市場始終保持著每年20%以上的復合年均增長率,更有專家預測今年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而來自全國消協組織統計卻顯示,自2015年至2018年,他們收到的關于醫療美容行業的投訴翻了10倍還多。
那么,醫美行業整治該如何實現破局,未來又該如何健康發展呢?在近日由人民政協報主辦的“推進醫美行業健康發展,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專題研討會上,專家指出醫美行業從業主體的服務質量及管理、理念要與行業發展增速相匹配,下一步應明確醫美的醫療屬性、加強行業綜合管理。
醫美本質是醫療行為
在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九院副院長兼整復外科主任李青峰看來,被社會稱為醫美行業的健康美麗產業亂象叢生,主要暴露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社會管理不健全,導致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變成了傷害;二是專業問題,特別是專業人才短缺問題,是目前制約行業發展的最大問題。
“首先要明確醫美是一種醫療行為,需要接受醫政部門監管。并且,它不同于美容美發,因為醫美會使用侵入性治療方式,這樣就既可能達到美的效果,也可能帶來致命性傷害。”面對近年來醫美行業頻頻被媒體爆出的“三非”亂象(非醫療美容場所從事醫療美容治療、非正規培訓的專業醫師執業、非合格的醫療美容產品使用),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欒杰呼吁。
作為行業代表,上海漾顏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奉賢區工商聯福建商會執行會長林國勇坦言,漾顏門診部運營一年多來,實在是“太難了”。“我們謹遵醫美的醫療行為本質,規范化經營,但受限于人才困境,再加上老百姓對于非法醫美和規范醫美尚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知,我們的發展還面臨著不少現實難題。”
“醫美產業的誠信危機比比皆是。為什么這么說?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變美的人來到整形美容機構最先見到的并不是醫生而是所謂的‘咨詢師’,這些咨詢師大都沒有醫學背景、更缺乏美學素養,但是他們會誘導想要變美的人做割雙眼皮、打針除皺等各種消費。而原本應該提供專業意見、負責治療的醫生,則常被動地根據咨詢師的要求為求美的人做整形或美容服務。”上海九院整復外科主任醫師、上海市醫療美容質控中心主任孫寶珊一針見血地指出。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麻醉科主任敖虎山表示,作為一名麻醉科醫生,他了解到,很多醫美死亡的案例,基本都是因為麻醉意外,這就說明醫美實際上應該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一些前去美容整形的人,對在治療過程所使用的刀、針等醫療器械消毒是否合格,以及診所的醫療環境是否合規并不關注,這是 ‘很可怕的’。”
亟待規范隊伍與建立規范
其實,針對于上述問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與會的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張英在今年兩會期間,分別就醫美行業健康發展的問題提交了提案。
研討會上,肖苒除了再次呼吁“建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還建議對國家文件已經明確的幾個醫療美容項目要有清晰的界定。
“明確定義服務項目雖然是一個細節問題,但是醫美行業管理亟待解決的事情。明確定義服務項目,可以直接幫助老百姓區分哪些服務內容是醫美機構可以做的,哪些項目則不可以做。明確項目之后,還應該頒布項目的相關明細手冊,以便讓非醫學專業的執法人員在進行執法的時候能夠快速、明確地進行判罰。并且,這樣子的手冊應該定期更新,以適應逐漸增加的醫療美容新項目。”肖苒說。
張英則分享了上海在規范醫美產業健康發展所做出的探索。比如,針對互聯網醫美廣告,上海長寧區探索與美團點評合作,相互把醫療認證的信息與政府信息公開,并與美團點評的數據進行掛鉤,以進一步加大監管的力度和透明化。
此外,張英指出,醫美行業洋醫生在華執業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些醫生可能只是被包裝出來的專家,有些連執業證書都沒有。因此,國家應該對來華執業的外國醫生從事美容行業頒布資質管理的辦法,規范并提高這些醫生的準入門檻,以確保其持證開展診療相關活動。
多管齊下加強綜合治理
那么,如何破解行業發展的突出困境?在欒杰看來,要解決好四個矛盾:首先要處理好經濟增長和生命健康的矛盾。醫美產業不應該被定性為‘搖錢樹’,而是應該在讓人健康變美和賺錢這兩個方面實現協調統一。二是消費和醫療規則的矛盾。現在很多醫美機構強調服務屬性、強化美學屬性,淡化醫療規則、淡化醫療屬性,這是亟需改變的。三是市場需求和專門人才短缺的矛盾。建立專科醫師制度,是我國醫美行業安全健康發展非常緊迫的任務。四是行業亂象和監管的矛盾。醫美行業的監管不僅僅依靠行政命令,還需要有效的機制來協調各部門實現綜合監管。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咸澤則進一步建議,要整治行業亂象,破解行業發展痛點,應從綜合治理、發揮行業學會等專業組織機構作用、加強行業自律以及科學宣傳等四個方面著手。
“我曾在藥監部門工作,也了解到非法藥品是影響醫美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實際上,在醫美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產業鏈條的每一個供給環節都會影響消費者的求美結果。比如整形美容人員的資質問題,是不是擁有合法的執業證書?比如醫美機構的資質問題,是不是具備醫療的資質?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我們建言醫美產業健康發展,要找準行業治理的管理盲區與難點,重點整治和肅清行業違法、非法、違規行為,有效扼制不良經營行為和經營亂象,才能進一步規范行業秩序,培育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醫美市場健康發展。”孫咸澤說。
此外,孫咸澤還建議醫美行業加強行業自律,并充分發揮行業學會、協會的作用,為產業安全、健康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總的來說,現在的醫美市場可以說是魚龍混雜,因此不管是行業學會、協會,還是規范的醫美機構,都應當做好科普宣傳,引導醫美消費者辨別正規醫院、正規醫生、正規藥品,提高公眾安全就醫和監督的意識。”他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