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
1月2日,2020年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舉行。來自全省13個市60所學校代表隊共計300多名選手齊聚淮安,在沙盤模擬企業經營、建筑裝飾等兩個賽項展開角逐,比拼專業技能,展現職教風采。
王 昊攝(人民視覺)
本報北京1月2日電 (記者李婕、葉紫)日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分步取消技能人員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國新辦2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人社部副部長湯濤、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技能人才短缺的狀況,亟需進一步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符合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評價機制,從而發展壯大技能人才隊伍。”湯濤說。
我國的職業資格制度是1994年開始建立的,分為準入和水平評價類兩類。在實施過程中,職業資格制度逐步暴露出職業資格過多、過濫,影響就業創業,阻礙市場主體創造活力發揮等問題。
因此,2013年以來,我國逐步推行職業資格制度改革,先后分七批取消了434項職業資格,占國務院部門設置職業資格總數的70%以上。
此番分步取消技能人員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是對職業資格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改革總體思路為,對技能人員準入類職業資格,繼續實行職業資格目錄管理;對技能人員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按照先立后破、一進一退的原則分步取消,并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
根據安排,1月將開展首批職業資格轉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包括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等17個職業(工種)。2月將開展第二批試點,在車工、鉗工、銑工、眼鏡驗光員等職業(工種)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第三批職業資格的轉化工作將在7月開展。最終,在2020年底前,要將技能人員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全部轉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將技能人員水平評價職業資格由政府認定改為實行社會化等級認定,接受市場和社會認可與檢驗,將有利于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機制,有利于破除對技能人才成長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制約,促進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張立新說。
同時,人社部門還將做好職業標準的開發工作,為規范、有序開展技能人才評價提供堅實的基礎。張立新介紹,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人社部門將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開發行業企業評價規范,并組織專家評估、論證,推動符合條件的行業企業評價規范上升為國家職業標準,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供依據。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