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又現離婚潮,90后成主力軍,暴露了家庭的暗傷
執筆:明珠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后
如今離婚率越來越高,閃婚閃離的現象十分嚴重, 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春節后的離婚率基本都會大幅度上漲,90后是離婚的主力軍。
尤其是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春節比原先延長了許多,本是喜氣洋洋的春節氛圍,可是夫妻倆卻在矛盾中度過,婚姻岌岌可危,這著實令人尷尬,為什么會這樣呢?
90后小夫妻春節因“去哪過年”埋下隱患,節后立馬離婚
小璐和小成在大城市打工相識,兩人很快進入熱戀狀態,戀愛2年后走進婚姻的殿堂,由于兩人所在的城市較遠,小璐算是遠嫁,今天過年,兩人因為回誰家過年爭吵不停,小璐覺得父母就自己一個女兒,一年難得見幾次面,今年過年一定要回家陪父母。
圖片據源于網絡 圖文均無關
而老公小成卻堅持回自己家過年,她認為小璐嫁過來就是自家人,理應回婆家過年,再三商量過后,兩人決定各退一步,除夕在婆家,大年初二回娘家,可是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響,火車停運,道路封閉,哪兒都去不了,小璐只好一直待在婆家。
本來小夫妻結婚后就一直在外打拼,小璐跟公婆以及小姑子接觸的并不多,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很快就暴露出各種矛盾,小璐覺得自己在這邊舉目無親,可是受了委屈,老公根本不幫自己,只有在電話里跟父母訴苦,內心的小情緒積壓久了難免爆發,心灰意冷的小璐最終決定離婚。
為什么春節過后是離婚的高峰期
1、過年期間矛盾不斷
正如小璐和小成一樣,如今的夫妻不再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遵守就近結合的原則,而是自由戀愛結婚,相識于五湖四海,又因為雙方大多是獨生子女,過年女方想回自己家,男方又礙于面子和傳統習慣非要回自家過年。
為此,不少夫妻過年的噩夢就是“回誰家過年”,因為距離遠、地域差異、婆媳關系等等都會讓回誰家成為大難題,不少夫妻因此鬧得不可開交,一方妥協,另一方就會心有委屈。加上在過年期間頻繁地走親訪友,在購買禮品、探親、聚會、婆媳相處等過程中產生分歧,如果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就會激化矛盾,感情逐步走向破裂。
2、受節后綜合征影響
‘節后綜合征’是指過節后出現的抑郁、煩躁、焦慮等一系列心理壓力,加上睡眠不足、腸道不適、神經衰弱等生理反應,脆弱、敏感的身心狀態下,夫妻之間更容易發生沖突,再加上平時擠壓的小矛盾在此時爆發,很可能離婚。
3、圖個吉利
春節后離婚人數的增加,與社會大環境息息相關,離婚可能不是因為一時沖動,而是蓄謀已久,選擇一個合適的日子提出來,在中國人的傳統認知里,過完年后就是一個新的開始,人們選擇在此時離婚,有一種“告別過去、重新開始”的儀式感。
有人說婚姻如家用電器,當它出現問題時,過去的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修理,繼續用舊的;而現在的人們一旦出了點兒小問題,就立馬想著換新的。
有人說婚姻如家用電器,當它出現問題時,過去的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修理,繼續用舊的;而現在的人們一旦出了點兒小問題,就立馬想著換新的。
離婚對于男女雙方來說,或許只是解除關系,但是對于已經有小孩的夫妻來說,孩子才是離婚的最大受害者。
夫妻離婚對于孩子的傷害有哪些
據美國兒科學會研究,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因父母離婚所受到的傷害是不同。
1、孩子會變得十分自卑、敏感
父母離婚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內心會變得惶恐不安,缺乏安全感,單親家庭的小孩都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提起自己的父母,會刻意逃避父母離婚的事實,怕被人瞧不起,另一方面孩子可能認為父母離婚后不要他,都不愛他,造成其性格內向、抑郁、敏感。
2、對愛情和婚姻喪失希望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受到父母婚姻的影響,他們對愛情和家庭的期望值不高,在感情里容易變得患得患失,有的害怕嘗試,有的害怕失去,將來可能遲遲難以步入婚姻的殿堂。
3、自暴自棄,走上歪路
有的孩子因為父母離婚變得自甘墮落,產生厭學、逃學的情緒,并且沾染上一些壞習慣,比如抽煙、喝酒、打架等。
不過,也并非所有的家庭都是如此,各位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離異家庭的小孩,原生家庭的不幸或許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但人生終究是自己的,未來走向也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雖然家庭不夠完美,但是身心健全的孩子。
父母離婚如何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1、好聚好散,不攻擊對方,離婚考驗兩個人的品格,好聚好散,不僅是放過對方,放過自己,同時也減少對孩子的傷害,沖突越多、鬧得越嚴重,對孩子的傷害越大。
2、告訴孩子,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對孩子的愛依然不變,平時多關系其身心健康,不要詆毀另一方。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以減少不在一起生活的缺憾。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