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子宮”成功,男人也能懷孕生子?除了解放女人還有兩大好處
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后
由于男女生理構造的區別,自古以來背負著生育責任的都是女性,因此一直承受懷孕和分娩痛苦的也只有她們。
每當男性因為沒有感受過分娩受的罪,就滿不在乎的時候,有的女性不免會想,要是男人可以懷孕生娃就好了。如今科學家們的研究讓這種想法不再是天方夜譚,那就是對人造子宮的開發,讓不少女網友感慨:終于解放了!
關于人造子宮的研究
它原本只是人們理想中的科研及繁衍裝置,主要是通過模擬哺乳動物子宮和卵生動物卵的條件,使受精卵在人造環境下發育,從而擺脫對母體的需求,如今已經被用于提高早產兒成活率上。
人造子宮研究起始與發展
設想最早于 1924年被英國遺傳學家、進化生物學家 霍爾丹提出,他甚至預測,到2074年,約70%的嬰兒將在“體外孕育、誕生”。
- 1969年時,法國科學家們最早研制出人造子宮,他們將這個成品用來孕育羊的胎兒,雖然最終羊胎兒仍然只存活了兩天,卻也是人造子宮研究的一項重大進步。
- 1992年時,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出的人造子宮成功將一只羊寶寶分娩了出來,但這只小羊最終還是因藥物作用,無法自主呼吸和站立,后來由于倫理等,人造子宮不允許用于人體,上述試驗隨即終止。
- 直至2017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Alan Flake等人開創新記錄:讓早產小羊在人造子宮內,生活4周之久。且離開人造子宮后,這只小羊的發育狀況等,與正常出生小羊沒有任何區別。
實際上圍繞人造子宮研究的風險性和可行性,包括倫理問題等,社會各界曾經掀起一場長達十年的爭論,以至于研究進展仍然緩慢而分散。拋開這些,從客觀上來看,人造子宮的好處還是十分明顯的。
人造子宮可以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1、改變生育率日趨低下的現狀
聯合國相關報告顯示,全球平均生育水平從1990年的平均每名婦女生育3.2個孩子下降到2019年的2.5個孩子,預計將于2050年下降到2.2個孩子的水平。同時,社會老齡化水平卻在大大提升。
聯合國相關報告顯示,全球平均生育水平從1990年的平均每名婦女生育3.2個孩子下降到2019年的2.5個孩子,預計將于2050年下降到2.2個孩子的水平。同時,社會老齡化水平卻在大大提升。
這足以表明:如今生育率下降、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已成為全球多國正在共同面臨的問題。這可能與越來越多育齡期人群選擇晚婚晚育,或不愿意結婚生子有關,也與經濟日漸發達,養老體制與醫療體制日趨完善有關,涉及更深層次的經濟問題。
人造子宮的出現能夠解放女性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