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00萬?小學生實力炫富,父母告訴孩子真實家庭收入會毀娃嗎
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后
如今人們都將有錢人家里的孩子稱為“富二代”,除了那些比較有名的,我們也能在網上看到一些別的身影。
人們說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成長高度,作為富二代的他們,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比別人的起點也要更高。那么父母可以隨意告訴孩子家庭收入嗎?會不會讓孩子發生一些不好的變化呢?
月薪200萬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想都不敢想
最近,一個采訪小學生的視頻突然引發熱議,采訪主題是“90后月收入要多少才合適”,接受采訪的一共有4個小朋友,前3個小孩都認為和父母差不多的四五千,足夠日常開銷就行,到最后一個小朋友的時候卻讓人大吃一驚。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
原來最后這個小朋友回答記者采訪的提問時,沒怎么思考就說:“90后,25歲的話,月薪200萬沒問題”,而他接下來說的話更讓網友們感到震驚:“我爸是董事長,月薪幾百萬沒問題,我以后要接他的位置的。”
似乎感覺繼續說自己爸爸是董事長不太好,小朋友換了個話題又對記者姐姐說:“你工資這么少,你沒男朋友吧?”這回連記者都已經無語了,扎心了啊!
網友感嘆,最怕這種無形炫富。這個小孩沒有直接吶喊“我家很有錢”,話里行間卻都充斥著一股有錢人家小孩的“耿直”,讓一眾成年人都覺得有些別扭。
父母告訴孩子家庭收入會帶來哪些變化?
其實這里要重點探討兩種情況,一種是窮人家庭,一種是富人家庭, 如果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知道家庭收入后會發生兩種可能。
1、影響性格:變得自卑或虛榮
如果是窮人家的孩子,告訴他們真實的家庭收入盡管會讓他們變得懂事,但有時過于懂事反而會讓他們變得自卑。窮人家庭的父母告訴孩子家庭條件,實際上會給其帶來一定壓力,讓他們變得敏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如果是富人家的孩子,家庭收入會讓他們變得有底氣,與同齡人相處時不自覺會產生高人一等的的虛榮心理,自己變得嫌貧愛富起來。他們會覺得金錢可以解決一切難題,認為想要任何東西、達到任何目的,花錢就行。
2、影響行為:變得節儉或奢侈
一開始孩子不知道家庭收入時,想要一個東西會直接向父母提,知道家庭收入后可能會發生兩種心理變化。
窮人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維持生活的艱難,慢慢地不再表達自己的物質需求,變得節儉,甚至主動嘗試去幫助父母分擔經濟壓力,他們覺得一切沒有正當理由的花錢行為都是對不起父母的,花錢時也會產生罪惡感。
富人家的孩子知道家庭收入后,只會更加開心,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家里都是負擔得起的,于是花起錢來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只要別的小孩有的東西他們隔天就會擁有同樣甚至更好的,慢慢變得奢侈起來。
3、影響品格:變得勤奮或墮落
在品格方面,知道家庭收入,又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可能會產生2種后果:
窮人家的孩子要么開始勤奮努力的想要改變家庭生活現狀,改變自己的未來;要么開始向生活認輸,認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活成與父母一樣的窮人,破罐子破摔的被生活的泥沼所淹沒。
富人家的孩子要么抓住富裕條件帶來的更好的教育資源,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要么開始理所當然地享受父母賺的錢,專心當個“碎鈔機”,放棄充實自己,慢慢墮落下去。
當然, 上述后果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父母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實際上兒童的思維都比較單純,只要父母適當引導,還是能夠讓孩子在知道家庭收入后,依舊向好的方面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培養孩子的財商。
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
1、教他們正視自身條件
當孩子問到自己家庭收入狀況時,父母可以不必告訴他們具體的情況,但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可以和他們說:“我們可以每天吃的起飯,可以負擔起你的學費,你只需要好好長大就行!
因為無論是那些痛苦壓抑還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實際上都不應該交由孩子來承擔,他們的肩膀太過稚嫩,一不小心可能就被“壓垮”。
要教孩子正確認知自身條件,無論是貧窮或富有,只要是靠自己勤奮的雙手拼搏而來的,都應該冷靜對待。
2、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無論貧窮或富有,父母都應當從小就教育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與消費觀,告訴他們錢從哪里來,引導他們理解主要的收入模式有哪些;告訴孩子家里的錢是怎么花的,還應該告訴他們要節約,適度消費、理性消費,合理有規劃的理財和花錢。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