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收入等級表出爐,低于這級慎重生二胎,當心日子越過越窮
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后
隨著二胎政策開放,越來越多人加入二胎大軍,但更多的年輕父母雖然心動,卻因為各種原因選擇觀望,畢竟他們距離黃金育齡結束還有點遠。如今制約人們生二胎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經濟收入。
中國家庭收入等級表出爐,你屬于哪個階層?
在這張等級表中,一共將中國家庭根據家庭總收入劃分為10個等級。其中, 低于6級收入,也就是家庭收入低于15萬的,生育二胎的壓力就會比較大,需要慎重才行,以免日子越過越窮。
這讓無數網友吐出一口老血表示:扎心了老鐵!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當然,上面這張家庭收入等級表只是網友們自己劃分出來,并不屬于官方說法,實際上,達到5級的家庭也并不多,畢竟根據數據顯示,大多數的中國家庭收入僅在3~15萬之間,也就是處于“窮”和“小康”階段,想要生育撫養兩個孩子,實際上確實比較有壓力。
曾有網友計算過,如果僅僅從懷孕計算到孩子大學畢業,僅計算衣食住行上必要的開支,一個孩子的開銷大概在30多萬。
但生活中大多數家庭給孩子提供的并不只是必要開支,除了生活和教育上的,還有讀書時的各種興趣班提高班特長班、出門旅游、以及長大之后準備結婚時的房子車子,如果每項開支加起來,那就翻了好幾倍,在260多萬左右。
想想看,大多數家庭的年收入僅僅不到15萬,養一個孩子長大就得260萬,相當于十幾年不吃不喝攢下的錢,一個孩子就夠吃力的,更別說二胎了。
也難怪如今年輕人不僅不愿生二胎,連頭胎都開始猶豫,養孩子就跟養“碎鈔機”似的。
早在2018年,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的出生人口1723萬,比2016年減少了63萬,比衛計委預測的少了整整200萬后,人們就發現,全面放開二胎后,說好的人口高峰并沒有如約而至。
除了經濟原因,現在的人們還因為什么不愿生二胎?
1、追求生活質量
時至今日,人們經濟水平緩慢提高,受教育程度也普遍提高,很多人不再追求解決溫飽問題方法,而開始追求提升生活質量,越來越多的夫妻希望能夠給家人和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及更高質量的陪伴。
如果選擇生二胎,一方面兩個孩子要比一個消耗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傷財傷身,生活水平必然下降,就違背了一些人想要高質量生活品質的愿望。
另一方面,一些女性福利和奮斗意識的覺醒,導致社會上晚婚晚育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高齡產婦也越來越多,而這十分不利于女性的身體健康,因此一些夫妻干脆選擇不要二胎,給現有的孩子更好的資源來成長。
2、生活節奏快,人的精力有限
記得有人說過: 普通人光是努力活著,就已經花費了全部的力氣。
實際上,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著物價的上漲,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而在工資水平變化基本不大的總環境下,人們為了維持現有的生活,不得不去努力工作,就連很多全職寶媽都意識到如果自己一直在家帶娃,光憑丈夫一個根本無力維持上有老下有小的現狀。
快節奏生活的當下,上班族都十分繁忙,如今不止出現了“996工作制(工作時間從早9點到晚9點,一周上6天班)”,甚至有“007工作制(0點到0點24小時,一周7天上班,也就是全天待命)”,而很多女性從家庭主婦化身為職場強人,家庭和事業很難兩手抓,因此沒有余力去養育兩個孩子。
在這種生活壓力逐漸變大的情況下,女性本身懷孕也變得困難起來,也是二胎減少的一個客觀原因。
3、養老體系逐步完善,養兒防老、重男輕女觀念變弱
在過去,人們深受養兒防老、重男輕女思想的約束,都想著生兒子或多生幾個兒子,一方面傳宗接代、開枝散葉,一方面希望自己老了之后兒孫滿堂,有更多的人養老送終。
如今養老制度逐漸完善,老人們開始有自己的養老金和退休金,而且各種醫療保險等制度也相對完善,養老問題不再成為一些人的焦慮。
他們開始覺得一個孩子也挺好,至少經濟負擔變小,生活水平也能保持住,因此對二胎并不是很期待,也就沒有響應。越來越多的人將未來養老預期托付于養老院,這樣也可以減輕孩子負擔。
另外,由于人們思想的變化,開始提倡男女平等,消滅性別歧視,因此孩子性別不再是生二胎的決定因素,也很少有人重男輕女,人們開始認為,無論男孩女孩,只要孝敬老人,就都是好孩子。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