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家的孩子,有幾個缺陷真藏不住,外人一眼看出,家長卻難察覺
蕭伯納曾說:“這個世界有點霸道,有點偏袒,有點蠻不講理。所以有人被佩戴上了主角光環,有人被遺忘在人世間。”
蕭伯納曾說:“這個世界有點霸道,有點偏袒,有點蠻不講理。所以有人被佩戴上了主角光環,有人被遺忘在人世間。”
執筆:周瑤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后
我們所不能決定的除了自身性別,還有自己的出身,無論貧窮還是富有,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決定。這不僅意味著身份與財富、地位的差距,更意味著深層次性格、氣質與思想的各方面差別。
貧窮家庭父母的錯誤做法對孩子的影響
生活中常有家境平平或貧窮的人好面子,為了博得別人關注,打腫臉充胖子,享受著一些與自己經濟地位完全不符,或超出經濟能力的體驗,如買昂貴的衣物首飾,豪車手表,偽裝成富有、成功的人,只為了成全自己的虛榮心,殊不知他們“窮人”的身份一眼就能被看穿,這種逃避貧窮的行為更是會在潛意識里影響孩子。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大人是什么樣他們就是什么樣,上述家庭的孩子從父母身上學會的不是去努力學習改變現狀,而是通過身外之物來偽裝自己,以避免同齡人的歧視或瞧不起。他們學會找父母要名牌手機、手表、鞋子和衣物等,偏偏沒學會去自我拼搏與奮斗。
靠外物的偽裝帶來的平等或歡迎是短暫的,并且有很多特征是無法掩蓋的。
李玫瑾教授:窮人家的孩子身上,有3種缺陷藏不住
1、表面要強、內心自卑
由于家庭條件的限制,很多別的孩子輕松能擁有的玩具或學習用品,對于他們來說僅僅是對父母表達一丁點羨慕都可能不被允許,如果他們長時間被物質優渥的小孩所包圍,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往往內心會深深扎根下自卑的種子,表面上看會比其他人堅強的多,實際上內心十分敏感脆弱。
人們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可以說窮人家孩子有的之所以表現得比其他小孩都要好,是因為他們有強烈的上進心和進取心理,表現在外的就是他們處處要強,什么都想做到最好,只要去做了就必定能夠達到目標甚至超出預期。
受物質條件差異的影響,他們的種種優異表現,往往要花費比富人家孩子幾倍的努力才能達到。這是令人心疼的,因為是內心深處的自卑心理無時無刻在鞭策他們,是那些想要卻得不到的回憶一直在驅使他們。
窮人和富人看似只是社會地位和物質財富不一樣,但其實辨別一個人是窮人家的孩子還是富人家的孩子,更多的是從他們的行為特征和心理性格方面看出來的。貧窮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孩子的性格,從而從孩子的言行之中被人看穿。
2、過于節儉,不愿分享
在貧窮一些的家庭,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被迫學會了節儉,尤其是對小孩的影響非常大,長期物質的不滿足和家庭環境會導致他們養成過度節儉的習慣。
窮人家庭的小孩危機意識很強,他們害怕今天有的東西明天就沒有了,討厭過朝不保夕的生活,又因為他們本身獲得自己想要的就很難,所以根本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也就成了外人看來的“小氣”。
節儉的習慣會一直伴隨他們,知道成年后經濟獨立,物質上慢慢變得稍微富裕,但是思想上仍然抱有危機意識,反而又會讓自己回到那種貧窮的生活中去。他們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極度節約,不舍得花錢,久而久之自己不是在很貧窮家庭出生的孩子,慢慢的就會變成眾人眼中的“窮孩子”。
其實,窮人家孩子的“小氣”只是他們對現有的東西太過于珍惜,他們不知道自己下一次還能不能擁有,因此寧愿緊巴巴地成為別人眼里小氣的人,碰到這樣的孩子我們不應該瞧不起,而應該理解。
3、眼界不高,格局有限
貧窮的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日子本身過得緊巴巴,只能讓一家幾口湊活過,勉強支撐起孩子的學費,因此現實生活不允許窮人家的孩子去參加什么同學聚會,或要付費的集體活動,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們喪失了大量與人交往和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機會。
當他們見識不到廣闊的天地,閱歷和眼界一直局限于自己的生長環境,慢慢的就算有機會降臨到他們頭上,也因為能力或閱歷、眼界受局限,很難及時把握、錯失良機。就算長大后慢慢的可以走出自己的小圈子,這時候落后太多,也很難被眾人所接受。
家長要教會孩子成長,與他一同改變他的人生
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很多家長不得不接受自己只是個普通人,拼了命的努力也只能換來普通的人生,但當我們的人生已經成為定局的時候,孩子的人生卻剛剛開始,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人生時,卻可以改變孩子的人生。
李玫瑾教授說:“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身后,都會站著有遠見的家長。”
李玫瑾教授說:“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身后,都會站著有遠見的家長。”
當家長的眼光長遠了,孩子的未來就會更加有希望有前景,父母教會孩子成長,更要教會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拼搏。
老戲骨陳道明曾經在一檔節目里說過:“世界上沒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凡,但是,請不要打擊他們的努力。”
老戲骨陳道明曾經在一檔節目里說過:“世界上沒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凡,但是,請不要打擊他們的努力。”
一個孩子為自己的未來各種嘗試時,作為路人的我們,不應該嘲諷,你可以選擇靜靜旁觀,當然也可以選擇為他們吶喊。
- 標簽:兒童攝影招聘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