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格局大的父親,經常會灌輸這幾點給娃,希望你也是
研究學者調查發現,父親與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很大區別,父親會使孩子更加社會化,為他將來走進社會,接觸現實世界做準備。
研究學者調查發現,父親與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很大區別,父親會使孩子更加社會化,為他將來走進社會,接觸現實世界做準備。
執筆:周瑤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后
說到家庭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時,人們最先提到的都是母愛的偉大,在其光輝下,父親的影響力仿佛被淹沒,實際上卻并非如此,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越有遠見的父親,越經常對孩子說這幾句話
1、你應該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如今我們看到年輕父母帶娃總會出現一些對孩子過度疼愛的現象,或許是因為小時候自己被父母嚴格要求,所以對自己的孩子就非常寬松,甚至說是溺愛,包辦他們生活中的各種大大小小事情,孩子從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然而這樣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懶惰,越來越依賴父母,離不開父母,長大成年之后有很大的概率變成啃老族,到時候大人連后悔都來不及,因為性格一旦定型是很難改的。
研究學者調查發現,父親與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很大區別,父親會使孩子更加社會化,為他將來走進社會,接觸現實世界做準備。父親若是真正對孩子好,就應該學會及時放手,讓他們早早學會獨立,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的他們會變得勤奮而又獨立,這些品格是會伴隨孩子終生的。
2、相信你自己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親近的人,他們不僅從父母這里獲取安全感,還需要認可,這會使得他們逐漸變成一個自信的人。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漫長的,他們是從一個弱小的生物逐漸變得強大,期間可能會經歷很多困難與挫折,他們很容易本能的產生畏難情緒,缺乏自己面對的勇氣,此時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并不是直接幫他們解決,而應該堅定地告訴他們:相信你自己,你可以自己來。
這句話不僅是給予認可和信任,最主要還是在告訴孩子,父母一直陪伴在身邊,是他們最堅實的后盾。
父母的鼓勵相當于孩子勇氣的催化劑,只有一句話一個擁抱,他們就會擁有無盡的力量,隨后變得越來越勇敢。
3、你的想法是什么?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必須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尤其是一些父寶爸。他們對孩子講話都是命令是的語氣較多,以自己家長的身份去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安排或觀點,抹去他們自己的意愿,然而這樣的家庭教育,很容易教出膽小、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因為他們習慣了服從高位者的安排,從來沒體驗過平等。
真正懂教育的父親,懂得了解孩子的思想,給予他們同等的尊重,與孩子不僅是父子,還是朋友,他們會經常問孩子“你的想法是什么”,從而來引發孩子自己獨立思考,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加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以后走進社會之后往往都更加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他們會更加的自信,也會被上司看中。
4、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因為不懂得闖禍的后果,往往會肆無忌憚,被抓包后就開始找理由或者不承認,作為父親,不應該圖省事,認為孩子還小就什么都不教他們,而應該從小就要教育他們“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并詳細解釋他們錯在哪里。
這樣孩子慢慢的才會敢于承擔責任,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不會選擇逃避。
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
1、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父親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是與母親不同的,他們出于男性的性別特征,例如獨立性、進取心、合作性、自信心等影響孩子。
他們敢于冒險、勇于堅持、熱情寬厚等特征,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讓他們不知不覺中模仿和學習,與從母親的性別特征中得到如同情心、溫和、細心、耐心等方面的結合起來,形成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
2、影響孩子責任感的養成
作為家里唯一的成年男性,意味著父親將要承擔家里的絕大部分責任,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慢慢目睹了父親身上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集體責任等等不同方面的責任。
父親的一言一行,對責任的態度,都能夠影響到孩子對責任的認知,影響到他們責任感的形成。
3、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中國家庭大多都依舊堅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因此一個家庭對外交往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交給父親來,因此父親與人交往的方式很可能就會影響到孩子。
這直接導致父親無形之中參與了對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隨著孩子的長大, 交往人群與圈子也在不斷擴大,社交范圍慢慢變廣,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明顯。
實際上,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是主動的,這就需要自行探索,只是,工作再忙, 生活再累,也別忘了成為一個好父親。
- 標簽:上海豐寶電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