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不避父”的孩子長大后什么樣?關系再好,到“年齡”就該避嫌
父女關系再親密,也要注意底線和尺度,否則就是越界。
父女關系再親密,也要注意底線和尺度,否則就是越界。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后
雖說父親對女兒的成長有諸多好處,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齡,不管再怎么親昵,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畢竟男女有別,如果女兒和父親過于親近,可能會適得其反。
案例
小艾從小和爸爸的關系就特別好,如今作為初中生的她,依舊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著爸爸撒嬌,上學前會吻別,放學后會以擁抱作為見面禮,有時還會坐在父親腿上,久而久之,便形成習慣。
兩人出去逛街,都是牽手走在一起,這難免遭到鄰居們的閑言碎語,小艾媽媽三番五次提醒父女倆保持距離,甚至很多時候還會“吃醋”,可是兩人像沒事兒人一樣,依舊如此。
文中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因為長期與爸爸親密相處,到了一定的年齡沒有劃清界限,導致小艾對爸爸產生過度的依賴,什么事情總是第一時間告知父親,這讓小艾母親很是無奈,不知該如何是好。
俗話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當他們開始知道男女之間的差別時,父女就應該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然可能在以下方面出問題。
“女不避父”有何危害?
1、與異性交往存在問題
如果父親一直對女兒保持親密和呵護的狀態,會使得孩子潛意識地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在與其他異性的交往過程中缺少“男女有別”的思維,對男生之間的相處沒有距離感。
并且,父女長期處在親昵狀態,可能讓女兒產生“戀父情結”,將與父親的親密舉動演化到其它男性身上。
而作為家長,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邊界意識,才能使她們正確處理與異性之間的交往,更好地保護自己、防御他人。
2、缺乏安全意識
如果父親能及時給女兒灌輸男女有別的概念,教她們懂得自愛和自我保護,可以避免被壞人猥褻。只有給娃樹立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安全知識,當她們受到身體侵害時才能懂得反抗。
3、很難適應獨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和呵護,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懂得放手,不然孩子內心對父母依舊保持依賴,很難獨立成長。
說到這兒,不少家長會疑問,女兒多大時可以與父親保持距離呢?出現以下行為時,就該“分離”。
女兒和父親保持距離的信號
1、不再那么黏著爸爸
當女兒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要爸爸抱或背、主動親吻爸爸,外出時更喜歡自己走,平時不喜歡依偎在爸爸懷里一起看電視、玩游戲時,說明女兒已經有了性別意識,父親要與孩子保持距離。
2、有自己的小秘密
一般6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形成基本的性別差異、羞恥觀念和隱私觀念,當女兒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再喜歡和爸爸說悄悄話,換衣服時會躲進自己的房間,這個時候父親一定要有“自知之明”,進出女兒的房間一定要敲門,類似于給女兒洗澡和換衣服這樣的親密行為,就交給媽媽。
3、問一些奇怪的問題
當女兒對爸爸媽媽的身體產生好奇,并且開始詢問一些奇怪的問題,爸爸要和女兒拉開距離,不要在孩子面前穿的太少,不要和孩子睡一起,親吻女兒時選擇擇臉頰或者額頭。
當孩子出現以上信號時,一定要趕緊保持距離,否則一旦養成習慣,隨著孩子年齡逐漸長大,問題會越來越多。
如何培養良好的父女關系
1、善待自己的妻子
只有夫妻恩愛,孩子才能健康成長,父親尊重母親,才能給女兒樹立男性的好形象,這對她將來擇偶有很大的影響。
2、不要隨意對女兒發脾氣
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她們可不喜歡脾氣暴躁的爸爸,要是將壞情緒發泄到女兒身上,無疑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父女關系。
3、相處時注意尺度
父親是女兒人生中第一個接觸的男性,在女兒性別意識形成初期,父親要適時拉開親密距離,幫助她通過觀察父親對待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懂得如何與異性相處。
4、多夸贊女兒
父親多贊美、夸獎自己的女兒,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讓她能更好地生活。
- 標簽:市場監督管理局月收入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