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缺乏父愛的娃,多有以下相似點,孩子中一條你就該去好好反省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若是父親每天能平均和孩子相處兩個小時以上,其智商將會高于其他孩子。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若是父親每天能平均和孩子相處兩個小時以上,其智商將會高于其他孩子。
執筆:王艷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后
如今,不少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嚴重缺席,殊不知,父親對娃的關心、陪伴、情緒感染是母親所無法替代的,其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兒子又把玩具亂扔了,你去管一管”“兒子又不好好吃飯,你去看一看”......這些是張先生經常對妻子說的話,用妻子的話說 “他這就是形式上的爸爸。”
張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每天早出晚歸。早上出門時孩子還沒起床,晚上回家時兒子又準備上床睡覺了,如今兒子已經2歲了,每天和孩子見面的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
因此,照顧孩子的工作的全都落到了妻子的身上,而妻子則抱怨說道:“平日里丈夫工作忙,但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與孩子相處時存在的問題。”
平時周末全家人一起出去玩時,丈夫也只是充當了一個司機的角色,即便是在家里偶爾帶孩子時,也只要不出危險就可以,自己則在一旁玩手機。
而且,還喜歡對兒子的教育問題“下達指令”,只負責提出問題,而至于怎么操作全都交于自己來完成。”
平日里,有些父親以要養家沒有時間和精力為借口,將照顧娃的責任全都交給了妻子,甚至還有些寧面對手機、游戲也不樂意與妻兒多多互動一下,從而導致了孩子缺乏父愛,對其成長很不利。
從小缺乏父愛的孩子,多有以下相似點
1、性別角色混亂
一個家庭中,若是父親與孩子的關系越來越疏遠,那么媽媽在家庭的壓力就會很大,從而對丈夫的指責也就會越多。
一旦如此,家里的男孩兒看見父親的“無作為”,會本能的抗拒自己的男性角色,從而傾向于把自己當女孩子看待。比如喜歡女性裝扮等。
而家里的女兒可能會變得男性化,不愛穿 公主裙,反而偏愛中性的衣服等。如果孩子出現性別角色的混亂的情況,那么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以免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2、人際關系不良
對父愛的渴望與缺失,可能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被接受,就連最親近的人都如此,更何況是外人呢?從而導致孩子本能抗拒跟外人接觸。
其次,父愛的缺失會讓孩子對于精神上的關愛匱乏嚴重,從而產生一種自卑感,不僅不容易在生活中獲取喜悅,還會讓其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更重要的是,一旦孩子在其他人身上獲得精神滿足,尤其是女孩子,就很容易讓其沉迷其中,以此來彌補父愛的缺失,從而陷入不良關系中。
3、缺少責任感,對媽媽不禮貌
孩子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會有樣學樣模仿爸爸的行為,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甚至對媽媽指手畫腳,吆五喝六。
當孩子無視媽媽對家庭的付出,缺少責任感,做事情不積極努力時,在家里稱王稱霸,對媽媽不禮貌時,從本質上講,這是孩子缺失父愛的典型表現。
綜上所述,如果以上幾條,你家孩子中了一條你就該去好好反省。
如何做一個好父親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給孩子會講故事的是媽媽,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是老人,陪孩子玩游戲的是媽媽或爺爺奶奶,而爸爸則是“隱形的父親”。
美國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同樣一句肯定的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媽媽說出來的50倍。
美國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同樣一句肯定的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媽媽說出來的50倍。
不少爸爸幾乎對孩子很少說愛,也很少通過行動來表達愛,而這本《再忙也要做一個好爸爸》則幫助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輕松教子,并提醒爸爸有些事情則是媽媽無法替代的。
其次,書本還有眾多真實的案例,歸納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怎樣正確引導孩子,讓爸爸學會在忙里“抽閑”中,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從而做一個合格的好爸爸,也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 標簽: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怎么樣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