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給父母養老有兩個“潛規則”?過來人表示看破不說破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上周末,剛回到家,幸孕姐就聽聞鄰居說,樓下家李大爺和張奶奶老兩口吵架了,這讓幸孕姐感覺詫異不已,疑惑一向生活平靜,脾氣溫和的老兩口,究竟會因為什么原因而動怒呢?
原來,李大爺和張奶奶在去年就給兒子買了一套房,最近李大爺聽說兒子要裝修房子,自己也開始興沖沖地開始挑選家具,想要搬進新房子和兒子兒媳一起居住。但張奶奶卻不同意,認為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更好,因此兩人就為這事吵了起來。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這時,鄰居還直感嘆“李大爺平時看著挺精明的,結果還沒張奶奶拎得清了!甭牭竭@里,幸孕姐有些不解,房子本身就是老兩口出錢買的,難道不能搬去和兒子兒媳一起住嗎?
鄰居笑了笑:“如今很多家庭都在上演著養老潛規則,為了維持大家庭的和諧,只是子女不明說,父母也是看破不說破!
潛規則一:老人和孩子的居住距離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如今很多年輕人都奉行和老人的居住距離保持在“一碗湯”的距離,意思是說,在家做好一碗湯,端到你家后,碗里的湯冷熱剛好。
其實就是指雙方距離不遠不近,距離剛剛好,既能及時送上關懷,又不至于打擾彼此的生活。
其實就是指雙方距離不遠不近,距離剛剛好,既能及時送上關懷,又不至于打擾彼此的生活。
生活中,父母上了年紀之后就很希望和子女住在一起,畢竟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地對于他們來說才好,但這就造成了父母和子女相處時關系的微妙,尤其時婆婆和兒媳之間。
一般情況下,老一輩人都習慣早起,而年輕人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就想賴會兒床,結果一大早被人敲門叫醒,睡眼惺忪地吃完早飯。
在老人眼里就會覺得他們懶惰,而在年輕人眼里,就會認為父母干擾了自己的生活,最后兩代人之間產生隔閡。
同住一個屋檐下,由于思想、生活、飲食、睡眠、衛生等習慣的不同,就很容易產生摩擦,而鄰居之所以說李大爺“拎不清”,其實是指他不懂得和子女產生物理距離。
潛規則二:你給我帶娃,我給你養老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2歲半內的孩子由老一輩人照顧的占有60~70%,孩子3歲以后由老人照顧的占有40%。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2歲半內的孩子由老一輩人照顧的占有60~70%,孩子3歲以后由老人照顧的占有40%。
如今,“你幫我帶娃,我給你養老”這件事,恐怕是子女和父母之間心照不宣的“養老潛規則”了。
在經歷了幾十年養育子女的磨練后,老一輩人本以為可以晚年自由了,但卻又被賦予了一項新的任務。否則,憑兒子一個人撐起一個家,真的很難。
那么此時他們對于不幫忙帶娃的父母肯定是會有怨言的,覺得在自己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不幫自己一把,到老了,又怎么好意思讓人費錢費心費力地伺候了。
有些老人除了自己希望幫助子女減輕負擔以外,同時為了自己的養老問題,不得不屈服于兒女的安排,有時即使心中不愿意帶娃,也不敢多言。對此,他們表示看破不說破。
- 標簽:奇跡mu單機版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