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后,兄弟姐妹就散了”!彼此間不來往的背后原因,很現實
執筆:陳芳
插畫 : Juice
主編:劉一之
定稿:蘇子后
二胎家庭往往有一個最真實的期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夠互相陪伴,無論什么時候,都能成為彼此的依靠。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很難達成這樣的愿望,父母在時,尚且難以保持聯系;父母不在之后,便開始各奔東西。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原本親密的一家,終是難逃分離的命運
小舅媽原本不是這么孤獨的,她說她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以前每年都要在一起聚上一聚,逢年過節電話不斷,那是她最開心的時候,
后來小舅媽的母親生病去世,全家為分攤醫藥費和照顧時間爭論不休,搞得關系十分緊張,但是因為父親還在世,大家雖然各自不看好卻還是保持明面上的聯系。
前兩年她的父親也去世了,在料理好父親的后事之后,大家好像默許了一樣,誰也不聯系誰,逢年過節更是連個電話也沒有,這讓她很是傷心,不明白一家人走到現在怎么就成了陌生人了呢?
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父母一旦離開,那么也帶走了家庭中的親情。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父母離開帶來骨肉疏遠的真相
1) 父母是家庭的紐帶
當父母在世時,所有的兄弟姐妹在他們面前都是孩子,父母作為家庭的主導者,是維系孩子感情的紐帶,孩子們自然會覺得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
可是當父母離開之后,這種家庭關系發生了變化,兄弟姐妹們不再處于同一環境下,也沒人再成為他們的紐帶,自然很容易走向疏遠。
2) 父母調解矛盾
兄弟姐妹之間出現矛盾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不進行調節和處理這種矛盾勢必會加深。父母在的時候自然不愿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會對其進行調節和緩和;可是當父母不在時,就會任這種矛盾發展,最后影響雙方感情。
3) 兄弟姐妹之間的差異得不到平衡
通常一家的子女不可能所有人都處于一樣的水平,總有人發展的比較好,也總有人發展的比較差。當父母在時自然不愿意差的一方長期處于低估,會進行平衡,也會讓其他兄弟姐妹進行幫扶;一旦父母離開,這種差異自然就沒有辦法平衡。
然后每個人都處于自己的生活狀態,這種狀態是存在差異的,自然很難再回到親密相處的狀態,時間長了,自然逐漸疏離。
雖然這樣看起來父母的存在對孩子的關系有著巨大的作用,但是父母的離開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是不是意味著這種疏遠的狀態也是不可避免的呢?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
這些問題的出現本身就來源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因此,合適的教育方式對關系的緩和有著重要作用。
如何建立親密的骨肉情,父母應該知道
- 標簽:sk2神仙水使用方法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