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教育孩子,很容易犯以下幾個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爹媽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如今,中國式教育普遍存在一些痛點,由于家長在教育問題上的“偏差”,導致孩子被“養廢”了,最后家長和孩子都要買單。可惜人生沒有后悔藥可買,還請父母們引起重視。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中國父母教育孩子基本都會犯以下幾個錯
1)“溺愛孩子”
愛孩子是每位家長的本能,但要注意的是,愛是有原則的。
愛孩子是每位家長的本能,但要注意的是,愛是有原則的。
若是過度地溺愛,舍不得孩子做任何事,甚至對于他們提出的要求從來沒有說一個“不”字,這對他們的成長無疑是十分不利的,但偏偏這一條不少人中招。
溺愛孩子不僅剝奪了他們鍛煉能力的機會,降低了其各種能力,導致衣服不會洗,飯不會做,甚至自己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難,與此同時,也讓他們的規則意識變得薄弱,著名歌唱家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父母在家里慣著、順著孩子,但社會并不會。
所以,家長在愛孩子的同時也需要有自己的底線,切不可包辦他們的一切,將其永遠摟在懷里,否則未來還是個“巨嬰寶寶”。
2)“棍棒教育”
有些家長認為過于溫柔的教育方式,鎮壓不住孩子的玩性,而在頑皮的孩子遇上棍棒都會屈服,因此還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好方式而沾沾自喜。
殊不知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家長總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粗暴地采用棍棒教育,把武力當特權,很可能會讓孩子走向極端,要么變得性格懦弱膽小,要么變得越來越叛逆和暴力,甚至會對父母產生仇恨。
由于父母家庭教育的病,最后卻不得不讓孩子來“吃藥”治療。
由于父母家庭教育的病,最后卻不得不讓孩子來“吃藥”治療。
3)“喪偶式教育”
在一些家庭中,媽媽挑起了教育孩子的重擔,爸爸則負責在外掙錢,成了孩子教育中的“隱形人”。
但是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參與,掙錢養家也并不是推脫責任的“借口”。
但是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參與,掙錢養家也并不是推脫責任的“借口”。
父親在孩子眼里是安全、勇敢的象征,對于男孩來說需要學習爸爸勇敢、剛毅的品格,對于女孩來說,則可以讓其形成正確的擇偶觀。
要知道,“喪偶式”教育導致孩子成長和教育環境的缺失,也會讓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缺失,作為父母,還需要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家長是因,孩子是果。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作為父母首先要審視自身,若是一直病態地持續下去,自己和孩子都會成為犧牲品。
身為爸媽,在教育孩子時需要注意哪些呢?
首先
- 標簽:狼巢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