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種父母越老越吃香,養老完全不用愁,兒女搶著接回家
有三種父母越老越吃香,養老完全不用愁,兒女搶著接回家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在中國傳統觀念里,“老有所養”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許,可是現實中的很多老人老無所依、孤苦伶仃,不受子女待見,當然,也不乏晚年生活多姿多彩、被兒女搶著贍養的幸福老人。
文中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社會輿論總是將不孝的矛頭指向老人的子女,其實并不完全正確,俗話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有的老人不被善待,可能是自食年輕時種下的苦果,相反,那些晚年被兒女孝敬、生活幸福的老人,多半有著令人稱贊和敬畏的特點。
什么樣的老人容易被善待?
①對待兒女一視同仁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多子女家庭,特別是如今二胎政策開放,父母做到一碗水端平顯得尤為重要。
在大家潛意識里,總是認為大要讓小,有的家長甚至到了蠻不講理的地步,這種行為只會中傷老大、驕縱老二,導致手足關系受影響。
父母只有做到一視同仁,正確客觀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和問題,才能讓其心理平衡,謹記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年齡論對錯。
公平公正對待兩個孩子,他們長大后不會因為父母的偏心和私心而推卸養老責任,甚至可能會搶著贍養父母。
②沒有過多要求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鄰居家的兩位老人退休后搬去和兒子兒媳一起住,不僅占據家中主臥,還在生活上處處刁難兒媳,凡事要以自己為先,以至于遭到兒女的不滿,家庭矛盾日益突出,小兩口最終搬離。
生活中類似這樣的老人蠻多,總是拿著自己對孩子的付出,要求獲得同等的回報,卻絲毫不考慮他們的處境,最后只會讓人心生厭煩;而反觀那些對孩子沒有過多要求的老人,卻能贏得尊重和體貼的照料。
③懂得換位思考
多數父母總喜歡以“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去要求和教育孩子,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其感到不適和不快。
特別是面對兒媳或者女婿時,老人要懂得換位思考,本身就沒有血緣關系,相處過程更應該保持尊重和理解,談論是非對錯時。不要以老自居、趾高氣揚地指責,只有懂得包容才能相處更融洽、關系更和諧。
如今,靠子女過好晚年的思想已經逐漸被時代拋棄,多數父母體諒兒女的不易,他們對自身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多的規劃和選擇,其實,做好如下幾點,不靠兒女,晚年一樣很幸福。
▲擁有強健的體魄
身體好才是幸福生活的關鍵,老人年紀越大,身體機能退化得越嚴重,小病在所難免,很多時候不得不依賴子女的照顧,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長期的醫療支出和巨額的手續費可能壓得兒女喘不過氣,自己也會過得很憋屈、難受。
為此,擁有健康的身體十分重要,它使晚年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預留充足的資金
想要晚年過得舒適,物質生活必須得到保障,充足的資金必不可少。這就要求父母在年輕時多一些理財意識和觀念,尤其是沒有退休工資或者養老保險的老人,想要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或者高層次的精神支出,必須保證自己有錢,畢竟問孩子要錢難開口。
▲培養個人興趣
老年生活免不了孤獨,而培養個人興趣愛好就能增加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并且,還能見識和接觸更多有趣的人和事物。
▲具備護理知識
人到晚年,身體機能不斷下降,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小病小痛,如果身邊沒人照顧就需要自己能夠及時察覺,采取措施。
收藏
舉報
- 標簽:于姓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