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電已經賣爆了 卻屢次登上質量黑榜
近兩年家電市場整體消費不足,個別廠商不得不勒緊褲頭過日子。加之房地產政策收緊、汽車銷售萎縮等種種跡象表明,老百姓的日子也過得不太輕松。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傳統家電產業很難再搭上經濟增長的順風車,再加上互聯網家電的沖擊,傳統家電銷量持續下滑符合當前的市場邏輯,又到了市場對傳統廠商的考驗時候的關鍵時刻。
家電市場整體萎靡,小家電異軍突起
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家電行業報告顯示:家電市場零售總額僅僅達到了1834億元,同比上一年下降3.1%。傳統家電品類中,除空調實現小幅上漲外,冰箱、洗衣機、廚電市場零售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彩電市場下滑最明顯,跌幅高達12.8%,彩電市場寒冬已來。跳出傳統家電的紅海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找到新的市場,新的出路,猛抓小家電市場,是今年以來眾多家電廠商的目標,誰能先加入這個藍海市場,誰就能吃到第一只螃蟹。
對于家電企業來說,打通消費的細分市場、社會的多元市場,不僅是眼前的破局之道,也是未來的發展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的小家電市場規模在穩步攀升。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7年中國小家電行業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5%,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小家電零售額整體處于增長狀態,廚房烹飪類零售額43億元,同比增長15.6%;廚房水料類零售額42億元,同比增長11.4%;個人護理類零售額30億元,同比增長40.1%,預計2019年全年小家電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初步預測未來五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63%,并預測2023年中國小家電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6460億元。從數據可以看得出來,小家電市場在逐年穩步增長,小家電市場開始展現出龐大的市場潛力和增長空間。
我國家電市場歷經多年的飛速發展時期,產品已經由快速成長型逐步向成熟穩健型轉變,也由原來的生活必需品向時尚消費品轉變,由簡單的物質需求,逐步向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轉變。尤其是在這個高顏值,什么都看臉的時代,家電也要“看臉”,相較于傳統的黑(廚衛家電)白(洗衣機空調等)等大件家電品類。
當80、90后成為家庭消費主力后,追求時尚、個性與品質的80、90后,更加青睞那些精致小巧、設計美觀、功能多樣,高性價比的小家電,多功能、便攜、高顏值、智能物聯的小家電也完美契合了他們追消費要求和高品質的生活理念,小家電更能俘獲萬千80、90后消費者的芳心,小家電市場將成為家電行業增長、產品升級的主要推動力。
大熱的背后,卻是質量黑榜的?
近期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市生產、銷售的小家電產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本次抽查了30批次產品,經檢驗,不合格5批次,其中不乏大品牌。而幾個月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抽查結果也顯示,小家電抽檢不合格率為17.8%。所以,整體來看國內小家電安全質量不容樂觀,急待整頓改進,進一步地規范市場標準,打擊偽劣產品。
小家電市場快速擴張,產品品類繁多。由于是個新興市場,其中摻雜著一些小公司、小作坊,在產品制造過程中偷工減料,不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小家電產品中存在的安全質量隱患逐漸顯現。如部分小家電的產品標識嚴重缺項,出現無廠家、無產地、無標記等“三無產品”;部分小家電更是確實缺少必須的安全檢驗報告,甚至是假冒偽劣產品,這種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由于是三無產品,追究起來也很有難度。
狠抓質量,小家電便是下一個藍海
對于家電產業來說,不論傳統產品,還是新興產品,都有其可以獲取利潤的地方,難道說空調的興起就滅絕了風扇了嗎?顯然是沒有的,只是讓行業一個行業淘汰了一下低端產品,冰箱、電視、空調等產業也是同樣道理,競爭程度激烈,未來走向必然是進一步對市場的細分和多元化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家電經濟發展的新轉機。
總的來說,小家電的市場繁榮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可以帶來給我們更加美好的科技產品,帶來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為我們的時候增添一份樂趣,同時能夠拉動經濟增長,打造消費升級,改變家電行業的發展享受小家電帶來的巨額紅利時,附帶的技術創新和品質保證,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質量安全的問題也要得到真正解決。入門門檻低、行業標準細分不全、沒有一個很好的質量監督制度,造成了目前小家電市場魚龍混雜,對于消費者來說不是一個好事。而且,有些廠商為了博眼球,推出一些新奇的功能,什么不用水就可以煮飯的電飯鍋,幾萬塊錢一個,實質上是相當雞肋的功能,消費者買回去后,嘗鮮一下就閑置了。所以大家購買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不要被一些廠商的宣傳口號蒙騙了。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