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太子”、少帥翻車、黑馬逆襲,聯想的接班人計劃比小說精彩多了
|作者:隋唐
12月18日,75歲的柳傳志第三次封存了自己的帥印。
創辦聯想35載,柳傳志的時代已經結束。宣布退休的他,將聯想帝國正式交給了一個叫寧旻的男人。
不是楊元慶,不是朱立南,而是寧旻,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兼執行董事。
消息傳出之時,公眾還是困惑了一會兒。尤其是看到最有可能接班的朱立南也跟著柳傳志一起“退位”卸任總裁,這種疑問又在公眾心中變得更大。
對于公眾來說,寧旻并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甚至在環環所用的輸入法中,都還沒有同步“寧旻”這個詞條。
至今為止,寧旻都沒有在公眾面前接受過一次媒體專訪。我們只有在聯想的官網上才能查到這位低調高管的一點公開信息。
“寧旻先生1991年加盟聯想,歷任聯想控股總裁助理、助理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負責公司的財務與資金、資本運作、風控與審計,以及資本市場和公共關系等相關工作,并主持財務投資業務的運營管理。”
與馬云一樣,柳傳志也曾花了十多年時間來培養得力干將,意圖從中選出最終的接班人。但與馬云不一樣的是,十幾年后的柳傳志面對接班人選,就跟當年雍正選儲君一樣費盡了心思。
教父
柳傳志在江湖上有個振聾發聵的外號——教父。
“柳傳志和聯想不亞于世界上任何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或任何企業家的教父,他就是中國企業界的財富。”
馬云曾在一次會議上對著臺下的人表達了自己對柳傳志的“崇拜”,為了進一步抒發自己對柳傳志的頂禮膜拜,他又補了一句:“中國(幸好)有柳傳志!”
柳傳志
持類似觀點的大佬并不止馬云一人。早年雷軍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曾說過:“我是花了很長時間學習柳傳志的,學習他管公司的方法及思想、境界、方法論等。他在中關村影響了很多企業家和創業者。”
善于提拔、幫助年輕人一直是柳傳志的標簽,而這也是他身上最大的人格魅力。當年,柳傳志在聯想內部曾經反復強調:“聯想從現在開始不僅要大量招聘年輕人,而且要大膽提拔年輕人,提拔錯了不是錯,但是不提拔、不培養是大錯。”
對于年輕人,他懂得愛惜,也同樣懂得鞭策。對此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融創中國的CEO孫宏斌。
1988年前后,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孫宏斌加入聯想。在這里,他迅速釋放了自己的才華,成為聯想內部一顆耀眼的新星。
1989年聯想成立企業部,孫宏斌迅速建立13個獨資分公司,營業額達到2400萬元。才20多歲的年紀,他就已經在聯想掌控全國的銷售網絡。
但是很快,柳傳志就接到了“孫宏斌結黨營私、分裂聯想”的舉報。當時聯想有高管發現,管理層已經對孫宏斌掌管的分公司失去控制。
柳傳志得知消息后迅速從香港回京,并組織了一期“干部培訓班”。結果培訓班開班第二天,孫宏斌就在聯想企業部的勺園內“喝高了”。酒后的他狂妄、囂張又目中無人,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
后來,這些話當然傳到了柳傳志的耳朵里。他喊來孫宏斌當面對質,最終以孫宏斌的一句“我走”收場。可第二天柳傳志又接到密報,說掌握著1700萬資金的企業部,有人打算攜款潛逃。
最終,柳傳志忍痛割愛,用“挪用公司財產13萬”的罪證把孫宏斌送進了監獄。這一步“殺雞儆猴”,走得實在無奈。
正如電影《教父》里的第一場戲,陰影里的柯里昂閣下盯著喋喋不休的來者,用沙啞的聲音打斷了他:“你不尊重我,我的朋友,你甚至都不愿意叫我一聲‘教父’。“
不過即使這樣,柳傳志依然沒有放棄這個年輕人。1994年,出獄的孫宏斌主動約柳傳志,后者爽快答應。二人相見時,孫宏斌向柳傳志認了錯,并希望自己重新創業時能獲得他的幫助。后來,柳傳志送了他50萬元,又借給他500萬元支持他創業。
如今這500萬元借款,孫宏斌早已還給了聯想。頗具戲劇性的是,2016年,孫宏斌的融創以173億元收購了聯想的地產項目。
而有一件事,也許至今都令柳傳志深感遺憾。他失去了自己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成就最高的接班人。
有人說,孫宏斌就像《教父》中的大兒子桑迪諾,高傲、痞氣、魯莽、藝高人膽大。巧合的是,電影中教父柯里昂最終失去了大兒子,而柳傳志也“失去”了孫宏斌。
五大少帥
事實證明,孫宏斌的事并沒有影響這位教父對年輕人的態度。當初與孫宏斌一同進入聯想的楊元慶、郭為等年輕人依然受到柳傳志的重用。
上世紀90年代末,聯想迎來了事業高峰。當時的聯想,在技術上背靠中科院這棵大樹,在市場上招展著“民族科技企業”的大旗,在人才上更是培養了“五大少帥”。
這五人分別是楊元慶、郭為、朱立南、陳國棟、趙令歡。外界一致認為,這是柳傳志自己培養的“接班人池子”,未來聯想的下任掌門必將在此五人中產生。
當年,“五大少帥”人人意氣風發,年輕有為的他們各自掌管著聯想帝國的各個脈絡,眼神里有藏不住的銳氣。
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這五人之間并不和睦,到后期更是發展到“有我沒他”的地步。如今回頭看,我們從柳傳志當年的采訪里,也許可以窺探到事情的背后原因:
“聯想控股現在有5個孩子(5個重要子公司、部門,分別由“五大少帥”掌管),不過他們之間不存在所謂的區別對待,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就像一個家里,老大成年了出門拉車為家庭掙錢,吃點硬點心也無所謂,但小兒子還小,身體又弱,多吃補藥也沒什么不對。”
這是一個典型的“大家長”思維。在他的想象中,家庭中幾個孩子應該“先富帶動后富”,最終攜手走上康莊大道。然而現實是骨感的,幾個“兒子”誰都不想做“扶弟魔”。更頭疼的是,少帥之間不光不想幫襯,還都盯著對方碗里的肉……
原聯想集團CFO馬雪征曾對一位著名媒體人說:“到了1999年底2000年初的時候,大家的業務都蓬勃發展,蓬勃之后接壤就多了……”
2001年前后,“教父”柳傳志每天看著五個人明爭暗斗,日漸感到焦頭爛額。那段時間,柳傳志決定給五個“孩子”分家。
聯想分拆策劃者之一的朱立南曾說:“其實很早就開始談,談的不是分拆,而是如何解決內部業務沖突。沖突當時已經蠻厲害,因為同一個企業,既做自己的產品,又賣代理產品。兩個不同的事業部都有自己的渠道,分銷是分銷的渠道,代理是代理的渠道,都打著聯想的名號搶客戶,人員方面也會有一些沖突。有總部跟子公司之間的矛盾,公司內部也有沖突,還有柳總自己規劃的問題。”
朱立南(右)與柳傳志
到后期,少帥之間的不和已經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其中最耀眼的兩位——楊元慶和郭為——之間已經有了點“不共戴天”的意思。最終,柳傳志牙一咬,腳一剁,將聯想拆成了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楊元慶留在聯想這塊金字招牌下,郭為掛帥神州數碼。
從此,“五大少帥”不再有人提及,“太子”之位留在了楊元慶手中。
少帥翻車
兜兜轉轉選出了接班人,沒想到故事才剛剛開始……
2004年,柳傳志首次卸任,正式將接力棒交給了楊元慶。
楊元慶
那一年,在聯想收購IBM的“扮豬吃虎”大戲中,楊元慶開始肩負接班重任。這個當年愛好天文的年輕人,從聯想的銷售系統殺出重圍,成為了聯想帝國的大腦。
2004年12月8日,聯想宣布以6.5億美元(1美元約合7元人民幣)現金、6億美元的公司股票收購IBM在全球的個人計算機業務。聯想在一夜間成為世界第三大個人計算機廠商,擁有至少130億美元的年銷售收入和7.6%的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占有率。
但是,投資者似乎對于“新君”并不買賬。收購完成后兩天,12月10日,聯想集團股價下挫12.14%,報收1.086港元(1港元約合0.89元人民幣)。雖然這筆交易被認為是中國公司進行全球并購的一座里程碑,但投資者的憂慮卻不斷增加,他們擔心這座里程碑最終會變成一座墓碑。
其實這不是偶然。2005年之后,全球PC市場份額不斷下降,聯想成了一個失去風口助力的巨人。當時正是PC端向移動端轉移的前夜,聯想急需一場破釜沉舟的改革。
然而悲劇的是,少年得志的楊元慶像是溫室里的花朵,經歷過的最大風浪就是“奪嫡”。面對市場殘酷的競爭和變化,他沒有洞察力,更沒有能力去調整和把握先機。
出身銷售,讓楊元慶有著“重營銷輕研發”的習慣,雖然這也讓聯想的移動手機業務做到國內市場第二。但這種急功近利的模式,代價是喪失技術革新能力,最終只能淪為一個“手機組裝流水線”,最后被消費者所拋棄。
2008年,聯想前所未有地虧損2.26億美元,并將移動業務以1億美元的價格賤賣。2009年,聯想繼續虧損,5月份公布的“2008—2009財年”最后一個季度的財報顯示其虧損又創新高,達到了2.64億美元。
2009年9月,65歲的柳傳志不得不重新披掛上陣,出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此后幾年,聯想又恢復了高速增長。截至2011年11月,聯想連續8個季度保持了行業內最快的增長速度。
但英雄總會老去,老兵也會慢慢凋零。幫助聯想度過危機后,柳傳志宣布了第二次退休。這次接班的依然是楊元慶。
這一次,楊元慶終于證明了自己“難堪大任”。
2015年,聯想再次出現巨虧,虧損金額達8.4億元;2018年,聯想又在楊元慶治下搞出了沸沸揚揚的“5G投票風波”,而這次事件直接導致了柳傳志的第二次復出。
2018年5月16日,柳傳志在聯想內部發布檄文《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宣布了自己第二次扮演救火隊員……
雖然沒有明說,但明眼人都知道,楊元慶的接班計劃隨著這封內部信的發布徹底作廢。關于他在聯想掌門寶座上的成績,外界評價相對統一——楊元慶只能當個百夫長,但柳傳志將他推上了帥位。
當年,柳傳志在五大少帥中選出了與自己最像的楊元慶,但從沒想過楊元慶跟自己相像的地方只有那些致命的缺點。
2000年前,聯想內部曾經歷過“技工貿”還是“貿工技”的爭斗。當時的聯想與中科院“聯姻”,有著很好的技術底子。但以柳傳志為首的高層則認為,研發費用的投入遠大于產出,關鍵技術靠研發還不如靠買。當時,以倪光南院士為首的聯想技術專家一致反對,但無奈在最后的“斗爭”中輸給了柳傳志,黯然出局。
從那之后,聯想走上了一條與華為截然相反的路。在任正非咬緊牙關對手下說“這次研發失敗大家就散伙,我從樓上跳下去”時,聯想在全球大肆收購技術,最終成了一個“組裝加工廠”。如今來看,這與楊元慶當年率領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最后又將手機業務賤賣的情況頗為相似。
沒有技術支撐,聯想只能慢慢滑向“高端富士康”的深淵。聯想的劫難,從早年間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寧旻的逆襲
2019年,柳傳志已經75歲,救火隊員的角色他再也沒有精力擔任。外界盛傳的接班人,是當年“五大少帥”之一的朱立南。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在柳傳志即將宣布退休的時刻,有傳言說朱立南也會跟隨他一起宣布退休。
在傳言中,柳傳志的接班人是CFO寧旻。
這個傳言讓外界頗感意外,因為外界似乎早已認定,聯想的接班人還會出自“五大少帥”。而寧旻,相比之下不僅知名度低,資歷也遠遠不及。
但是隨著聯想在12月18日正式發布公告,傳言竟然成真。此刻,大眾終于將好奇的目光投向了這個低調的新掌門。
與出生于1965年之前的“五大少帥”相比,寧旻稍微年輕一些,出生于1969年。這倒是符合柳傳志一向偏好“年輕人”的風格。
公開資料顯示,未曾在2001年聯想進行分拆時被予以獨當一面資格的寧旻,迄今為止不但是房地產業務融科智地的董事長,同時還在聯想之星、聯想創投、君聯資本和弘毅投資這四大聯想系投資分支中均擔任董事或執行董事。
換言之,寧旻的優勢在于“廣”。就全面性來看,他在聯想內部無人能出其左右。在聯想日益面對多方挑戰的時代,寧旻的“全面性”或許是他的決定性優勢。
除了業務,寧旻還是柳傳志生活上的最佳助理。
當年柳傳志以65歲的高齡再次掛帥時,考慮到他的健康情況,聯想內部專門成立了一個“柳傳志保健小組”,具體工作就是為他制定健康計劃。這個小組就是由寧旻負責的。
2012年,寧旻開始加入了聯想執行委員會,這在當時就是聯想的接班人池子。只是其他少帥光環太大,從未有人注意過寧旻。
2018年12月1日,聯想控股宣布提名寧旻出任公司第二屆董事會執行董事,這也使其成為繼柳傳志、朱立南和趙令歡后的聯想控股第四名執行董事。
如此看來,寧旻的接班順位其實一直在低調中步步向前。有聯想內部人士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聯想體系中,給老柳做過秘書的人未來都不會太差,比如聯想集團現任首席戰略市場官喬健,職業起點也是老柳秘書,一步步晉升為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所以寧旻一步步晉升并不意外。”
“此類背景的人優勢在于人際關系協調、細節把控,在人際關系錯綜復雜的聯想反而能夠如魚得水。”
如今,擺在寧旻面前的是一艘巨大而陳舊的巨輪,從駕駛艙到龍骨皆需要一次大規模的翻新。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技工貿”和“貿工技”兩派又將在聯想內部爭得不可開交。
如此來看,善于將各方勢力擰在一塊的寧旻,也許正是這艘“貌合神離”大船上的最佳船長。
對于柳傳志來說,聯想還有寧旻來兜底即是自己的幸運。這位教父,此刻也許就像小說《教父》里寫的那樣,正坐在陰影的座椅中陷入深思:
“柯里昂點燃了一支香煙,坐在那老式意大利沙發上,在光線昏暗的房間里只有香煙的星火,深邃的雙眸中透露出他似乎在想些什么,又似乎在忘掉些什么,誰知道呢,他可是柯里昂啊。”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